——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刘贵田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br>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两
部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是我们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
例》),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
《条例》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制度建设上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br>
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保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br>
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并要求重点加强对领
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br>
重视下,经过中纪委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经过一年多时间
,几经修改,《条例》最终诞生。《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中共中央从严治党的又
一项重大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br>
制度化的新阶段。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党内监督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br>
大工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条例》第一次以法规形式明确党内监督的重
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条
例》还规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制约“一把手”的行为。从外部监督措施来看,有巡<br>
视制度、谈话诫勉制度等;从内部监督措施来看,有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
度、集体领导制度等。<br>
对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行全
面有效的管理监督,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防
止滥用权力、遏制腐败的关键之所在。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的核心,他<br>
们在领导本地、本单位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各种思想观念的<br>
相互激荡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广大干部、党员在社会转型时期都在经受着严峻
的考验,而党政“一把手”们所经受的考验和挑战则更加严峻。<br>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实现从严治党的当务之急。多
年来反腐败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
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既是监督的重点,也是监督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在近年来查
处的腐败案件中,“一把手”违法违纪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沈阳市“慕、马大案”<br>
在涉案人员中有24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7人是党政机关的“一把手”。河
北省国税局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李真等人案件牵扯到县局以上领导干部67名<br>
,其中40名是一把手。”“一把手”的违法违纪,固然同他们的主观世界没有得
到很好的改造,思想上的蜕化变质有关,但我们对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br>
的长期监督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在其忏悔书中说:“我像个
党内‘个体户’一样我行我素。”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说:“监督机构对
我形同虚设。”为什么监督机构对“一把手”形同虚设?为什么“一把手”可以摆
脱监督,成为党内的“个体户”?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大案要案可以看出问题的症<br>
结:我们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制约机制,越是“一把手”,越是
高级干部越缺少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在权力配置上,对“一把手”赋权过重。一般<br>
认同和实存的定势:党政“一把手”在党委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行政班子中处<br>
于统帅地位,在决策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在组织协
调中处于统领地位。对居于如此地位的权力核心人物,制约和监督不到位是很容易
出现问题的。目前在监督体制上,体制不顺的问题是突出的。在一个单位和地区,<br>
被监督者的权力增大到等于或大于监督者的权力。监督者要实施职权范围内的监督
是多所不便的。正是这些情况使对党政“一把手”的“虚监”、“弱监”、“失监<br>
”现象严重,成为消极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制度根源。只有切实加强对“一把手”<br>
的监督,才能真正贯彻中央从严治党的方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党要管党<br>
,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主要领导干部和党政
“一把手”。<br>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br>
伟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
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
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
要一大批能够担负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br>
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br>
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更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不<br>
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记“两个务必”,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加强自身
修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要提高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素质。“一把手”<br>
高度的政治素养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会带动影响整个班子成员素质的提高,而提高<br>
“一把手”素质,一方面,要注重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管<br>
理、决策、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管理监督,重视制度的外部制约<br>
作用。只有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把监督延伸到“一把手”的教育、<br>
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的全过程,运用切实有效的法规和制度约束和规范“一把<br>
手”的行为,才能真正把各级党政“一把手”选准用好、严管保护好,进而不断推
动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