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求真务实”中的辩证法

(2004-03-01 00:00:00) 来自:辽宁日报/20040301/李永斌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做到求真务实,应正确认识“求真”和“务实”之间的辩证关系。<br>
  所谓“求真”,就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所谓“务实”,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来工作,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并能取得实效。<br>
   “求真”是“务实”的前提。群众评价一个领导班子、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务实,看的是其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政绩,而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绩,必先求得“真经”。什么是“真经”?往大说,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往小说,则是所在地方和部门面临的主要矛盾及矛盾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存在种种矛盾和问题,如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化解乡镇债务等等。从众多矛盾问题中理出主要矛盾,分析各类矛盾的成因及其运动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求真”。只有求得“真经”,才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找出切合实际的办法,并取得实效。<br>
  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才能求得“真经”。世间万物,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要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就要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应该看到,有些干部并非不愿“求真”、不想“求真”,而是“求真”的过程中缺乏一种务实的态度和作风。比如,到基层调研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焦点、难点、疑点,“解剖麻雀”,搞个水落石出,这本应是调研的基本做法,但实际的情况是,一些人搞调研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又比如,上一个项目要经过论证,论证过程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是听取真知灼见的好机会,但实际情况如何呢?“论证提速”、“拍脑门决策”的现象屡见不鲜;再比如,发生重大事故后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但“反题正做”、“实题虚做”的现象随处可见,事后总结的重点往往放在了如何抢险救灾上,而对事故的成因、今后如何防患于未然,或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凡此种种,都是不务实的做法。而不务实就求不到“真经”,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r>
  由此可见,“求真”与“务实”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过程,把握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悟出求真务实的“道道”来。<br>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