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当干部就得吃亏”

(2004-02-20 00:00:00) 来自:求是/200404/邢克鑫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史来贺,在担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50多年中,有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当干部就得吃亏”。这句看似平淡却蕴意深刻的话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做人、为官和办事。<br>
    当干部就得吃亏,体现了党员干部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50多年来,史来贺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而今的刘庄已成为中原地带首富村。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加20多倍,达到上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但史来贺仍是布衣不脱,淡饭相伴,不管职务发生多大的变化,他始终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时常扛着农具参加劳动。他把刘庄群众脱贫致富视为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从来不想个人得到了什么。正是因为有了“当干部就得吃亏”的觉悟和境界,他才能够不为金钱所诱惑,不为升迁而费神,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群众办实事。撑起来做一把伞,为民遮风挡雨;蹲下来做一头牛,为民鞠躬尽瘁。<br>
    当干部就得吃亏,体现了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公仆情怀。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都有点权力。但是,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为民造福,也会腐蚀灵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位高无傲气,权重有清风,“俯首甘为孺子牛”,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能吃苦、肯吃亏,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史来贺当县领导时有工资,当他的工资收入高于刘庄农民的工分时,他把工资交给集体,自己拿工分;当刘庄农民的工分收入高于他的工资时,他则领工资不拿工分。新房建好了,他谢绝了群众让他先搬入首批新房的请求,坚持和最后一批群众一起搬进新居。兴办企业时,部分群众有顾虑,他就与群众签订了一份特殊的“不平等合同”:赢了归集体,赔钱归他,决不让群众吃亏。肯吃亏有作为,肯吃亏有权威,肯吃亏众心归。几十年来,大家知他、爱他、敬他。在刘庄,老百姓谁也不怀疑共产党的先进性,谁也不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不怕吃亏,甘愿吃亏,乐于吃亏,才能把党的光辉形象印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br>
    当干部就得吃亏,体现了党员干部实事求是、不惧风险的锐意进取精神。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是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史来贺始终坚信发展就是硬道理,几十年来,他不畏艰辛,不惧风险,勇担责任,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大跃进”时,他顶住浮夸风,实事求是抓生产,个人受到了责难,但集体避免了损失;“文革”时期,他不理会批判“唯生产力论”的风潮,带领群众上项目、办企业,个人受到了迫害,但群众得到了实惠。“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是由于心中唯有人民群众,有了“当干部就得吃亏”的精神,决定了史来贺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真理,不唯书,不唯上,不计个人得失,始终牢记宗旨,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br>
    史来贺“当干部就得吃亏”的精神,在世人面前矗立起一座巍峨高耸的爱民丰碑。他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爱民情感,高尚的思想品德,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清廉的个人操守,为怎样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像史来贺那样,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