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不断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

(2004-02-19 00:00:00) 来自:人民日报/20040219/夏新华


    在新世纪新阶段,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如果稍有懈怠,就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胜利实现。因此,要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就必须不断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始终做到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淡泊名利、倾听民声。<br>     开拓创新。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发展的道路上可以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落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是永不满足。始终要有改革进取的精神,摒弃“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小快即骄”的思想,强化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始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摆脱过时的思想观念和陈旧的思维方式,努力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新路子。二是刻苦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就必须刻苦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决策水平、知识水平和工作水平。三是不怕走“弯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难免会走弯路、栽跟头。只要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善于吸取教训,振奋精神,继续奋斗,就一定会不断开创新局面。<br>     真抓实干。作风飘浮、好大喜功是工作的大忌。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端正作风,有不达目的不回头、不克难题不松手、不实现理想不罢休的精神和干劲,真抓实干。一是号准“脉搏”。摒弃一个处方治百病的做法,既吃透上级的精神,又摸清下面的情况,做到“瞄准靶子再放箭,号准脉搏再下药”,防止抓工作只图好看或只做表面文章。二是务求实效。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工作有一抓到底的狠劲、一说就做的实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下真功夫、细功夫、深功夫、实功夫,一步一步地抓,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三是敢于揭“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掩饰短处只会影响工作,甚至酿成大错。真抓实干要求我们在问题面前不绕道,勇于在揭“短”中求发展。对查出来的“短”,不回避,不隐瞒,不缩小,不怕得罪人,不怕丢荣誉,能改的马上改;一时改不了的,也要抓紧时间研究对策,力求尽快解决。<br>     淡泊名利。只有视名利淡如水,才能视事业重如山,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想问题应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做决策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个人的仕途升迁;面对成绩时应再接再厉,而不是居功自傲,借此向党和人民索取回报。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当个人的利益如愿以偿时,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当个人的利益一时得不到满足时,也不能埋怨组织,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要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心,把事业看得重一点,把得失看得轻一点,把名利看得透一点,有一种宠辱不惊的豁达胸怀,努力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br>     倾听民声。民声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希望什么,从而使自己获得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重要依据。一是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特别是要经常到贫困农村、贫困农户中去,到经济效益不景气的企业、经济收入低的职工家庭中去,与群众面对面地交谈。二是要方式多样。可以采取开通热线电话、设立公开信箱等畅通渠道的措施,真正让人民群众有说话的地方。三是要平易近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只有职务之别,在人格上没有“尊卑高下”之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对人民群众态度诚恳,不打官腔、不摆架子、不推诿敷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赢得群众的信任,使他们感到可近、可亲、可敬,从而把心中的真实想法倾诉出来。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