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党管人才的新体制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构筑人才工作的新体制,并不断加以完善。
新体制要体现宏观性。党管人才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要注意避免以党管人才的名义,使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陷于管理人才工作的具体事务中的现象,而要注重把握宏观,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的工作。就是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就是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环境,创造人才有为、人才有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新体制要体现统一性。当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管理,这严重影响了人才开发的力度和人才效益的发挥。必须做到统筹管、合力抓,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增强工作合力,提高人才管理工作的水平。各级党委要把抓好“第一要务”和“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
新体制要体现协调性。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党管人才既要管总,又要协调各方。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协调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加强对人才工作机构的协调和自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共享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努力把党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传达贯彻到方方面面,并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总结先进典型,为人才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新体制要体现民主性。人才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管人才的权力在严格的民主程序中运行,从根本上杜绝人才工作中的“人治”现象。在人才管理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统一,在人才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等人才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制定并严格执行民主制度和程序,注重社会公论。强化制度民主,将人才管理中的各种有效的民主形式固化为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制度体系。<br>
建立人才辈出的新机制
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建立起人才选拔、培养、流动、引进等新机制,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实现公平化。一定要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等习惯势力的束缚,放开视野,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人才。凭能力、业绩选人,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人才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合理选用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由“静态用人”向“动态用人”的方式转变,由用“好人”向用“好人”与“能人”并重转变,由“相马”向“赛马”转变,在实践中识别人才,在竞争中辨别高低,真正做到有为的人有位、无能的人让位。
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多元化。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自主培养与借力培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脱产培训与自学成才、学校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短期培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多种方法,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开放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地作用。加快建设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
创新人才的流动机制,实现市场化。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为突破口,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区、所有制壁垒,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经营者等专业性人才市场,积极鼓励成立“猎头公司”等新型中介组织,盘活人才资源存量,特别是高级人才资源。研究制定推进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在重视本地人才开发和利用的同时,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和外地人才,通过项目合作、兼职、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实现高级化。人才引进必须以重点人才、高精尖人才、紧缺人才为主要对象,以人才质的提升弥补量的不足。以引进智力为主要内容,从本质上实现引才的目标。注重项目引才、课题引才,搭建人才的创业平台。实行招商与引才相结合,在招商引资、扩大合作、对外交流过程中学会招才引智。通过实施“零门槛”的人才准入制度,设立引进高级人才专项资金,以及坚持行政调动与柔性流动、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招商引资与招贤引才、有形引才与虚拟引才、国内引才与国际引才相结合等措施,建立起引进高级人才的“绿色通道”。<br>
营造人才集聚的新环境
人才的竞争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对人才环境的开发。必须千方百计营造人才集聚的新环境。
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根据人才资本的特性,制定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人才、评价人才才的政策,并做到相互衔接,形成体系。当前,尤其要在人才的引进、配置和激励政策上有所突破。要突出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和配置人才,并把人才资本的即期计酬和长期计酬、短期激励与永久激励有机结合起来。要对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前瞻性进行科学论证,并力求将一些成熟的人才政策经过立法机构确认,相对固定,便于社会了解、人才了解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执行。
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形成广纳群贤的良好氛围。要激发个性、激励创新、增强理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要倡导“谁先成才谁先富,人人成才人人富”的依靠诚实劳动和智慧致富的风气,为各类人才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