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三个代表”: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体

(2004-02-15 00:00:00) 来自:求是      秋石


    在唯物辩证法的广阔视野中,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之中。万物皆变、万物皆流,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然而,事物的发展并不是对其原有状态的完全抛弃,而是以保留其原有的合理性为前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样,它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而以自己新的视角、新的形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br>
                                  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变化总是不断出现的,变以不变为根据,不变以变求得生存和发展。<br>
    马克思主义首先具有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始终不能变。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确定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它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具有永恒的价值。离开了这些,马克思主义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它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中。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它的理论体系中这种变与不变的统一性,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得到了活生生的体现。这一思想根据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是“变”;同时它又是以“不变”为前提的,即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忠实继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根据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开辟新的理论境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又反复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创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典范,它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变化着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是新时期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br>
    一脉相承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这恰似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正因为它不脱离实践这个坚实的基础,才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我们衡量一种理论是否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首先要看这种理论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如果仅仅在“口径”、“话语”上照抄照搬,却脱离新的实践,那恰恰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背道而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着眼于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新变化,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考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说出了新话,却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一个显著标志。<br>
    一脉相承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278页)有没有这个理论基础,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尺。“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r>
    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离开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江泽民同志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包含了这一价值取向,又为如何实现这一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br>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就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上述几个方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br>
                                  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br>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既不能因前者而忽略后者,也不能因后者而否认前者。如果只有一脉相承而没有与时俱进,就会扼杀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指导实践的伟大理论就要变成僵死的教条;如果只有与时俱进而没有一脉相承,“发展的理论”就成了满天游荡的断了线的风筝。因此,我们所说的一脉相承,一定是不断生长更新着的一脉相承;我们所说的与时俱进,一定是据理有其源、据实有其故的与时俱进。我们不做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本本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我们也不做数典忘祖、狂妄自大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研究一种理论与其本源是否一脉相承,要特别关注其是否与时俱进;看到了它的与时俱进,还要特别追本溯源,理解它的深广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它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又站在时代之巅,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纵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思想成果和理论建树,无不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楷模,是与时俱进的典范。这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br>
    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共产党应该怎样执政,始终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江泽民同志总览世界风云,立足中国实际,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崭新的论断。<br>
    在党的先进性问题上,他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共产党只有全面地践行“三个代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是从三个方面而不是仅从某一个方面来衡量和审视党的先进性问题。只有实现“三个代表”的协调统一,才能全面而又切实地体现党的先进性。<br>
    在新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他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建党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党方略,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由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r>
    在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问题上,他强调要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认为,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江泽民同志结合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对此作出重大发展,指出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br>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的。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这个进程还将在实践中继续下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这个进程的继续。<br>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看,都曾程度不同地出现过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在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从党的纲领的角度,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这就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br>
    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三个代表”的三个方面本身就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围绕“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论述,关于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论述,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述,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论述,关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论述等等,无不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br>
    进一步阐明了检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准原则问题。各项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成败得失靠什么来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了新的科学标准。这就是,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从而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以利于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围绕着生产力、人民群众、历史辩证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始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江泽民同志把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多种因素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一种新的概括,言简意赅、全面准确,富有创意。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最根本的要求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通途。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和利益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三个一致性”,即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并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历史辩证法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br>
                                  指导实践的锐利武器<br>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世纪,我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br>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同时,它又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原理的创造性继承和运用,而不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另起炉灶”。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与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密切结合起来。不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学懂弄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可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其科学内涵。要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长河中的历史地位,既要看到它与时俱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一脉相承的一面,任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割裂开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与“三个代表”的要求背道而驰的。那种认为“三个代表”无非三句话、“老祖宗”早已说过、了无新意的观点,是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表现;那种借口坚持“三个代表”而否定“老祖宗”的观点,更是非常错误、极其有害的。<br>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坚持与时俱进的丰硕理论成果。这一成果的内在品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贯彻者也必须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搞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底在哪些方面是与时俱进的,有哪些内容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在哪些观点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就不可能有学习贯彻中的创造性。与时俱进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从固步自封、僵化保守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朝气蓬勃的人,昂扬进取的人,顺应历史潮流的人,才能真正把握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r>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目的在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的理论飞跃,总是带来革命或建设的崭新面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邓小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都既是一脉相承的典范,又是与时俱进的成果,更是胜利前进的指南。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归根到底,落实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去。这既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中心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