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社会基本矛盾论上的一脉相承<br>
江泽民同志2000年5月14日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曾经说过:“我们现在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且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到底,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时,在从事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br>
把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们所面对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矛盾和问题的任务,直接归结为把“三个代表”当作检验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的标准,清楚地说明了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表现在它在社会基本矛盾论上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br>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综合其研究成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从静态上分析了社会结构,又从动态上揭示了社会变革的机制,显示出人类历史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br>
马克思在这里提出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矛盾的理论,是其后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不渝的基本理论。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更把马克思所揭示的这两对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并把它贯穿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去,构成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论。<br>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基本矛盾论上的一脉相承,不仅是在基本原理上的一脉相承,而且也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一脉相承。<br>
二、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的推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论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与此相适应,“三个代表”也首先从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开始。<br>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历来认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随着知识要素在生产力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随着在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分子已包括在工人阶级之内等情况的发展,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所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br>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科学技术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要素。马克思根据他所处时代的情况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按照当代的情况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根据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给世界生产力、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推动的情况,强调科学技术还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求我们党敏锐地把握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的客观趋势,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特别是改造、改进和提高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所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br>
马克思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论。他指出,“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指出,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但其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必须按照具体情况不断加以解决。邓小平则在对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后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强调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政治制度的同时,还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br>
三、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论的推进<br>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先进的文化将培养出完全不同的人,这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和目标。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强调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强调坚持无产阶级文化的党性原则。他指出建设无产阶级文化要靠党的领导,而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另搞一套,强调“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应该用批判的头脑来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要掌握“一切现代知识”并把它和自己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培养“完全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的“共产主义道德”。<br>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指出这种先进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在内容上是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遗产而形成,其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承担者是我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社会功能是团结教育人民。邓小平则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