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2004-02-09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20040203/夏文斌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定位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相统一的科学把握。我们要真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同样,我们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定位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相统一的科学把握。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的内在联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根本宗旨,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经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资产阶级的这种革命性不是永恒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不是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形式。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矛盾将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终不可调和,进而必然由社会主义所替代,产生“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破解历史之谜,探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根本出发点。从唯物史观的发现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通过建立自己的政党,同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最终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毫无疑问,历史进步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的必然选择和社会前进的方向也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但必须看到,历史的进步是客观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离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离开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自觉,就不可能形成否定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物质力量,不可能形成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主体。将党的先进性同社会主义的发展联系起来,将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共产党先进性、能动性结合起来,这是决定社会主义能否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能否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这两者的内在统一中来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的。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只有共产党先进性的发挥,才能促使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在建党初期,就面临着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环境。这一环境,既不同于19世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事革命活动的资本主义西方社会,又不同于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社会。如何在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组织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在一个农业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都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情况,考虑中国共产党同当时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实际,毛泽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建党思想,充分体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解决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问题上的创新思路。这包括:其一,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针对当时由于党员成分的复杂性所带来的党内思想的复杂性,毛泽东提出通过思想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等途径,用马克思主义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而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下,既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其二,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一方面只有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才能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只有搞好党的建设,才能富有成效地贯彻、践行党的政治路线。其三,提出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性。把党风问题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并具体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要求。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确保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性本质。这主要包括:其一,坚持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其二,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针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变化,邓小平提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党的政治路线,通过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真正建设成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其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邓小平在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必须引起党的高度重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历史课题有机结合起来,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性和党的先进性内在统一的思想,并从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变化出发,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这包括:深刻阐发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认识和运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强调了先进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原理,进一步指出了群众史观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应当说,在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涉及的基本观点都有论述,但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联系起来,并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认识和实践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内在统一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统一,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一致性。我们要真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同样,我们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13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改革开放20多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党80多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不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