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加强理论建设 推动作风建设

(2004-01-31 00:00:00) 来自:福建日报/雒树刚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一论述充分阐明了加强理论建设对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建设的党,也是一个善于通过加强理论建设来推进作风建设的党。8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锤炼出优良的作风,感召和凝聚亿万人民群众,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与始终注重加强理论建设密不可分的,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宝贵经验。我们要深刻认识理论建设与党风建设的内在联系,通过加强理论建设推动党风建设,通过加强党风建设深化理论建设,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br>       一、理论建设与作风建设密切相联
    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本,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和根本。理论建设直接关系作风建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理论建设的每一次新飞跃、新成果,都指引和推动作风建设产生新进步、新面貌。革命战争时期,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铸就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发扬光大,富有时代精神的新作风孕育而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新的实践,回答新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br>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江泽民特别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作风养成的重要作用。他说,有些干部、党员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归根到底就是这些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出了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离不开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理论上揭示了历史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完善是紧密相联的。人在正确认识世界中正确认识自己,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身的进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正确认识人生的过程。所以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江泽民也指出:“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的名利待遇,等等,就能够正确处理。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充实。”<br>     作风建设就是要弘扬正气。讲正气首先要讲学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着重就会有所淡化,有所注意就会有所疏忽,把精力用于学习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减少在觥光交错中虚度时光。邓小平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江泽民这几年一再强调学习对于弘扬正气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作为共产党人,放松了学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使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就难以抵挡利欲的诱惑。我在提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来强调的。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就不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还指出,在“三讲”中为什么把学习放在最前面?因为学习是个前提和基础性的东西。领导干部一定要多读点书,多学习一些知识,否则,政治水平提不高,正气也难以发扬起来。<br>       二、理论建设要积极推动作风建设
    发挥理论建设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就要紧紧围绕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为加强作风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br>     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推动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风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生动历程。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进行理论创新的实践,形成浓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风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坚持基本原理而又不拘泥于具体结论,敢于和善于提出符合实际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br>     深入宣传唯物史观,推动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风气。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十五届六中全会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到全党面前。江泽民指出,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是运用唯物史观对我们党80年奋斗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规律的深入思考。我们要自觉认识到,如何把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代表好,是我们今天共产党人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毛泽东曾经讲过:人民要解放,就要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他还指出,你要代表得好,不是向人要来的,而是要在实际利益上,在群众的政治经验上,使群众懂得哪一个党好,跟哪一个党走他们才有出路,这样来实现。我们应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地想一想“怎样代表得好”这个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把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所有工作之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