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2004-01-19 00:00:00) 来自:湖南社会科学/200004/郑昌华


    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足点和出发点,保持党的先进性要以它为前提和归宿。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能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br>             一、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好人民利益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明确,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使我们党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扎实工作,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实现好人民利益。为此,必须做到:<br>     首先,要明实情。为群众办实事,要把中央的精神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干到人民群众急需解决而又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点子”上。这就要把握实情。实情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把握它,要发现隐藏在大量实事后面的带本质性的问题,必须去“求”,去调查研究。不作深入的理性思考,也难以通过事物的表象找到其内在规律。所以,要在全党形成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对影响全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本地区本单位发展的诸多因素和诸多方面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两个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人民群众的意愿、情绪、心态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际情况,摸清事物的内在规律,为办实事打下坚实的基础。<br>     其次,要出实招。办实事要有思路,有招数。胸有良谋,手有良策,拿出一手手能促进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实招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就有了希望。而这种实招是从实情出发,经过科学的论证的有目标、有措施、有保证的工作计划。这种计划的实施,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支持,其结果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那种自己都心中无数,没有着落的“点子”、招数,必然是脱离实际的。即使这些“点子”看起来时髦,实行起来结果只能是害国害民。诸如五花八门的评选,名目繁多的观摩,一哄而上的开发区,瞎拼硬凑的“十大××”等等,都属此列。还有个别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的“政绩”和“进步”,不顾财力、人力、物力,不讲时间、地点、条件,滥铺摊子,乱上项目,“报项目时拍脑袋,批项目时拍胸脯”,以致劳民伤财,后患无穷。群众尖锐的批评这样搞是“一批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这一类现象不杜绝,办实事怎么能形成风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能取得成功?所以,一定要有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凡事多问计于人民群众,真正拿出实招来为人民办实事。<br>     再次,要讲实干。我们共产党人要办实事,成事业,必须讲实干。我们绝大多数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希望多办实事,办大实事,他们出的实招,也往往是能引起一定新变化、带来一定新面貌的大思路、大手笔。但是业绩绝不可能一个早上创立,思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它们是由一件一件具体的、艰苦的、甚至是琐碎的事情构成的,做好这每一件具体的实事,都是创出大的业绩、实现大的思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好大喜功,急于出政绩,可能恰恰适得其反;不干实事,一心想着怎么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最后只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历史的嘲笑。<br>     第四,要鼓实劲。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股劲。1957年3月, 毛泽东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新情况的时候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他又着重解释:“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20页。)自此,“拼命三郎”便成了保持着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的共产党人的代名词。发出“宁愿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的王进喜;不顾严重肝病坚持工作、死了也要埋在兰考的沙丘上的焦裕禄;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呕心沥血,时值英年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蒋筑英、罗健夫;两次进藏工作,把生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孔繁森;献身我国纺织事业,终于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的优秀企业家马恩华,他们就是千千万万保持着这股拼命的实劲的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提倡共产党员讲实干,就要呼唤这种拼命的实劲,弘扬这种拼命的实劲。<br>     最后,要求实效。我们办实事,最后要落脚到取得积极的结果上,因此必须强调求实效。这种实效,就是真正做到“三个有利于”,就是收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就是引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面貌的变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强调求实效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没有后一个转变,前一个转变是难以实现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就是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要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建设规模,转到立足现有基础,把建设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充实和提高上来;从主要追求社会生产总量增加,偏重产值速度和产品数量,转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品种、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从主要靠生产要素扩张,增加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和知识智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来。这实际上为我们办实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办实事必须讲求实效。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村,无论办什么事都不忘求实效,那么就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利益。<br>             二、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决策发展好人民利益<br>     在执政的条件下,党要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人民的利益,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决策发展好人民利益。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决策是否正确和正确的决策能否贯彻执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