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立党、执政应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4-01-06 00:00:00) 来自:《光明日报》/20040105/尚木


  “七一”之际,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同时强调,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必须以鼓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广大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的研究、宣传和贯彻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本刊邀请几位中青年学者,就“七一”讲话的若干重要观点撰写文章,以飨读者。

  关于“七一”讲话的若干思考立党、执政应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七一”讲话引起我一些思考,愿与大家交流,并乞指正。

  一

  讲话中,以立党、执政应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论,反复强调“为公”,“为民”,强调“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出其对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学习贯彻这一思想,同样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一类的话,”至少对于经过十年浩劫的许多人来说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脱口而出;曾记否;“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广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等等,等等。不过,当时也许并不明确,语录中的“我们”指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共产党,是立党者,是执政者。
  
  两相对照,不禁使人有老话重提之感。当然,也有另一些人,对这些话是陌生的,甚至不以为然,不感兴趣。究其缘由。大概有如下几点。其一,二十多年来,国情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许多人看来,有远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要谈。其二,也有人认为,说这些老话,无非是门面装潢,应景文字,充其量也不过是对别人提要求,而自己并没有诚心诚意身体力行的打算。一方面是关切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口号震天价响,另一方面,是一些人的利益正在遭受严重损害,却总是得不到解决;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状况,难道不令人无奈和厌恶吗?其三,这些年来,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界影响较大的讨论中,关于“人民利益”的话语不多。与那些所谓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平等、契约、民主、制衡的理论比较,这些主张似乎道德意味浓厚却没有什么理论深度。因此,无论是热衷于西方政治学说的新潮人土,还是仅仅从经典著作中了解和诠释马列和共产主义的人;甚至弱势群体者自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说法,都很可能被他们视为没有真实内容和实际意义的背景声甚至“噪音”了。

  那么,被一些人讥为“噪音”的老话为什么又被重提?我以为“七一”讲话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此情真意切地阐述,如此集中反复地强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现有问题的解决,困难的克服,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已然与人心向背密切相关。而立党者、执政者重新回答和确认“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正是解决人心向背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表明,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的观念,既不能来自理论家头脑的凭空想象,也不是出自所谓绝对理念的逻辑推演,而是基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同时与领袖人物对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根本利害关系的准确把握密切相关。从“十六大”后不久,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七一”讲话中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胡锦涛同志结合自己对中国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认识,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和本质,是顺理成章、事属必然的。其育说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的重申,却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其一,这主要是对立党者、执政者自己的要求。其二,是行在前,言在后。今年以来,无论是在抗击非典,抗洪防洪等重大斗争中,还是在其他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决策制定、措施采取,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其结果、,不但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真心实意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定信念,而且自己也从活生生的事实中见证了准此以行对于解决严重问题的非其他途径可堪比拟的巨大力量。

  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中,国古已有之传承至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道德自我要求,也体现了当代政治家“以百姓之J岫心”的坦荡脚怀。‘共产党人并不到人类文明的历史河床之外追求自己的事业。“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是简单的道德同情心,更是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和伟大的政治智慧。果如是,则此主张和原则的论述实施虽有欠充分具体,其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改善,行之有效,亦不难预期。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然也是对普通干部和党员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服务的号召,但其首先和根本上,应该是对立党者、执政者的要求。而在我的感觉中,这也是总书记自己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是其作为新一届领导人对全社会全体人民的郑重承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对中华民族百年忧患、对现代化全球化潮流冲击感同身受的普通百姓,对此不免感慨系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举世瞩目。但是,方方面面的不尽人意之处仍有待举国上下端正态度,调整策略,用扎实勤奋的工作去加以解决。人,似乎可以理解为神和猴子之间的存在。用鲁迅的话说,有的人是辛苦麻木而生活,有的人是辛苦辗转而生活,有的人是辛苦恣睢而生活;而中国人的脊梁+则是为民请命埋头苦干的人!“七一”讲话将其希望形成的社会局面概括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正是古圣先贤见诸载籍的理想追求。“大道之行也,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