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解决中国的问题靠发展,解决世界的问题也要靠发展。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对执政经验的新总结,对执政任务的新概括。
发展是一项全面协调的系统工程。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的关系。
发展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要求全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展: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要的是对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具有崭新的时代意义,而且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主题的深刻揭示和理论升华。
“发展”一词的科学定义,最早出现于胚胎学理论,指的是生物胚胎“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后来,遗传学家把“发展”解释为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即事物由旧的形态“飞跃”到新的形态。从哲学上看,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也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
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一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况。石器的出现和火的利用使猿变成人而进入原始社会;青铜器的出现使人类步入奴隶社会;铁制工具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走进封建社会;蒸汽机的出现产生了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电的广泛使用和铁路的出现催生了垄断资本主义;等等。这一切无不说明了马克思如下结论的正确性:“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为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面貌的变化,社会结构的更新,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世界各国、各民族虽然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由于基本上都是以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从事着物质资料的生产,因而人们都只能世世代代地维系在一个局部的狭小的土地上,过着封闭的生活。文明也只能如法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在“挑战—应战”中缓慢发展。由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的发展状况开始拉开距离。由于工业化的产品主要表现为商品,而商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杰作,它需要市场的支撑。所以,西方工业化国家纷纷把目光盯向国外,向世界扩大市场。人类社会因此发展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古代,由狩猎到游牧是发展,由游牧到定居农耕是发展,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是发展;在今天,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更是发展。
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交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正在向政治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形成蔚为壮观的多样性文化现象。作为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斗争中共存、在共存中斗争。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己任,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综观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认真研究发展问题。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世界充满希望。世界的未来和希望正是孕育在永恒的发展之中。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关键。就当前来说,我们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是由总体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转变;是由单一的重视经济发展向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江泽民指出:“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深刻反思。总之,解决中国的问题靠发展,解决世界的问题也要靠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
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确立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强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对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对于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做过精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的一项根本任务提了出来。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居首位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又是从保持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出发,结合新的形势作出的科学结论。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