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调整、民主法制的健全,形成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观念反差明显化,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的现象,这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br>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党和政府执政水平和从政形象的综合反映,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得好,可以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反之,则会影响甚至动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一定要站在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善于从政治上鉴别是非,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农村人民内部矛盾。<br>
一、当前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在当前的农村人民内部矛盾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矛盾有以下几种:
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如土地承包中出现的矛盾;收缴农业税费中出现的矛盾;增加农民负担中的矛盾;实行计划生育中的矛盾,等等。<br>
干群关系方面的矛盾。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发的矛盾;不廉洁行为引发的矛盾;村级事务不公开引发的矛盾;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公正引发的矛盾,等等。<br>
思想观念方面的矛盾。如新旧思想观念冲突引发的矛盾;群众观念淡薄引发的矛盾;民主和法制意识不强引发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引发的矛盾,等等。<br>
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分析,新形势下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形成的共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br>
与民争利,加重农民负担。近年来就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减负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在有的地方还很突出。有的乡村领导干部在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时,不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超越自身发展实际和群众承受能力,急于求成,超前上项目、搞建设,结果过度举债,致使乡村两级不良债务大量增加。有的乡镇由于行政人员多,开支大,财政入不敷出,只能把眼睛盯在农民身上。在征缴“三提五统”过程中,有的地方乡村干部采取高报虚报农民人均收入的办法,变相多收提留统筹费。有的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按人头、按存栏牲畜平摊屠宰税,农业税、特产税重复征收。此外,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的“三乱”现象也屡禁不止,有的职能部门打着政府的招牌变相增加农民负担。<br>
为政不廉,引起群众不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方针政策越来越清楚,对干部廉洁办事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干部不廉洁、不公正行为的心理容忍度越来越低,依法仗义执言讨个“说法”的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少数乡村干部不顾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办事不廉洁、不公道,特别在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安排、救灾物资分配、土地延包和集体工副业项目承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优亲厚友,个别的甚至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见利忘义,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还有个别乡村干部肆意侵占集体钱款和资产,公款吃喝、送礼,贪污浪费严重,少数干部的为政不廉,已成为党风不正和社会风气不正的症结所在,是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深层次原因。<br>
作风漂浮,宗旨意识淡薄。有的乡村干部“公仆”意识弱化,不是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优解难,而是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意见采取回避态度,不过问、不关心,遇着矛盾绕着走,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总是搪塞群众,等到问题成堆,找上门时才研究解决办法,形成被动工作局面。更有甚者,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答复、不理睬,对群众的承诺不兑现、不解释,采取生硬粗暴的态度,把矛盾推给社会,推给上级,致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引起群众越级上访。还有的个别乡村干部为了在自己的任期内出“政绩”,不切实际地搞强迫命令,层层压指标、压任务,导致民怨村(乡)穷。<br>
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个别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党支部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方面普遍素质不高,办法不多,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十分突出,不会做、不去做、不敢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用说服、教育、示范的方法同群众打交通,而是往往采取命令和压服的办法,疏远了与群众的感情。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和滞后,致使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又沉渣泛起,宗族和宗教势力、封建迷信,甚至象“法轮功”这样的邪教组织也侵入农村阵地。<br>
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滞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同时还要用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但是我们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却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农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依法保护权利、利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却习惯于行政手段甚至行政命令的办法解决问题,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往往得不到及时保护和满足,导致矛盾激化。还有的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不公开,特别是农村集体财务收支不公开,群众担心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疑心村干部损公肥私,导致矛盾产生甚至激化。还有的决策不民主,对经济发展规划、宅基地安排、土地承包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侵犯了农民切身利益。<br>
对非对抗性矛盾久拖不决,导致矛盾升级、激化。由于某些干部不善于学习和思考,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不去处理,不会处理,甚至不敢处理,致使矛盾久拖不决,有些矛盾逐渐激化、升级,形成了对抗性矛盾;也有些是由于不善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