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事关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br>
一、意识形态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极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主体社会意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由于国际上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多种社会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因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重大的挑战。<br>
首先,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和腐朽落后思想束缚的考验,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完全建立,民主法制也不够健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些客观实际决定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也决定了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几年,“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出现,从根本上说,就是同我们党争夺群众和思想阵地,动摇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实践反复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冲破落后、腐朽思想残余的束缚中得以发展的。我们必须大大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br>
其次,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多样化”的考验,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增强现实社会发展活力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即“四个多样化”)。这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明显的挑战。突出地表现在:(1)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人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冲击、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更为复杂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冲击;(2)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使拜金主义、惟利是图等思想观念膨胀,从而冲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念;(3)市场经济行为的分散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化和利益差距的扩大化,容易导致全局意识淡化、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等。<br>
第三,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中国的考验,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冷战结束后,两极对峙的国际大格局消亡,但人们期望的和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多极世界尚未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多年积累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实力,建立一极霸权的野心日益膨胀。遏制与反遏制、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非常激烈。而且这种斗争很明显地反映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上。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和意识形态渗透,直接的一手是大肆鼓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竭力把他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企图消灭社会主义制度;间接的一手是把那些鼓吹“全盘西化”的“民主斗士”、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置于他们的卵翼之下,支持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挑拨事端,煽动和怂恿不满情绪。这一切充分说明,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和很尖锐的。复杂的国际背景和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卓有成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综合国力和反华势力斗争的能力,牢固地筑起抵御“西化”、“分化”的思想长城。<br>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br>
(一)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所有这些,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世界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也不会过时。所以,必须在全党和社会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一要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理论成熟是政治坚定的前提,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了,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推向前进。二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国国情。我们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当前,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坐而论道或埋头蛮干的倾向,大力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要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它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普遍适用的,我们要永远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理论创新和发展理论。我们必须立足初级阶段的国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一系列重要思想统一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