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因此,关于现代化及政治文化等问题,必须谈到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等问题。特别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时期,不少人有“资本主义已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肯定落后”这样的潜意识,因此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无非就是向资本主义看齐”的想法就不是很奇怪了。实际上资本主义现代化,偏重于“技术性、物质性”层面,虽然资本主义宣称自己所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是其政治目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可以认为是“单一方向性”的现代化。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则不仅包括“技术性、物质性”层面,同时还偏重于“合理性、精神性”层面,可以认为是“综合多方向性”的。所以,我们考察社会主义现代化及政治文化问题,应建立在社会主义必然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更先进、更现代化这一逻辑起点之上,这也是社会主义前进之标的。今年初春,江泽民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国政治文化问题,对实践“三个代表”,对加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br>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现代化和政治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字面上理解“现代化”这个概念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过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总的动态的新名词。这个词,近几十年才出现在社会科学的论著中,但它所概括的那个历史过程早为人们熟知,只是过去使用别的称呼罢了。例如“五四”年代,经常谈论的“西化”、“欧化”就有现代化的意味。当时人们认为中国要走向独立富强,就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这就是中国人早期的现代化概念。今天,一个具有广泛涵盖性质的“现代化”新概念广泛地被运用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的研究中。但是,现代化一词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有种种相近但又不同的说法,简单可以概括为:一是从政治因素出发,认为现代化便是落后赶先进,跟上时代步伐;二是从经济因素出发,认为现代化即工业化;三是从知识因素出发,认为现代化是自然科学革命的后过程;四是从心理因素出发,认为现代化即合理化,是合理的理性发展过程。第一种说法是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以往在阐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针与政策时所明确表述的思想。其实,现代化应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包括政治、经济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人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素质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谈现代化,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周恩来在1954年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注:《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36页。)。“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我们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应该迎头赶上,也可以赶上。”(注:《周恩来选集》下卷,412—413页。)邓小平说,“在二十世纪,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5—86页。)。可见,中国在考察现代化时,也是首先从技术、物质层面开始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迅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意识到,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只是要发展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精神方面也应有所建树。<br>
所谓“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综合,是指政治关系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可传习性,其内容主要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前者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后者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以传习,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支配作用。<br>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个体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以现代化进程必然包含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而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又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br>
二、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br>
如前所述,政治文化包含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得到传习,并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产生巨大作用。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其本身也必然处在一个现代化过程之中,落后的政治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会起到阻碍作用,而现代化了的政治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br>
1.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使个人形成现代化所需要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br>
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途径和媒介,获得特定的政治意识,从而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个体特定的政治人格。同样,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促使个体认识和掌握特定的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技能和素质。而这些政治社会化过程总是处在特定的政治文化氛围环境之中,政治文化的优劣对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个体是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个的政治个体构成了社会政治的大局,要使整个社会政治体系得到维护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推动。<br>
2.良好的政治文化能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br>
原苏联的分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政治的稳定是何等重要。“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