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2003-11-24 00:00:00) 来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01/赵存生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精辟论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对新世纪党的建设,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主义。同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我们创建世界一流水平大学,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数万名师生决心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克难进取,团结奋斗,力争在21世纪前期把北京大学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世纪英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br>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国家把北京大学确定为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大学之一,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政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这个最大的政治在北京大学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北京大学的具体体现。我们学校领导班子,自觉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正在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团结一致,锐意创新,为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而拼搏、奋斗。<br>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办学。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样的政治落实在北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政治方向问题。比如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要不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改革增强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效益,通过开放使学校更好地成为中外优秀文化交流的桥梁并且能够有效抑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等等,都涉及到学校的政治方向问题,都必须给予正确有力的回答。特别是象北京大学这样意识形态性强、处于对外开放前沿的学校,更要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否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实现。<br>     其次,要以培养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与培养人才直接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离开这个政治就落实不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学校功能扩展、办学规模和层次增多、对外交往频繁、解决办学经费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心工作容易淡化和弱化甚至受到忽视和偏离,对此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br>     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综合性和经常性特点的工作。所谓根本性,就是它体现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所谓全局性,就是说它不是局部性工作,而是同学校各类人员和各方面工作都有密切关系的事情,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去做。所谓综合性,就是说,德智体美要综合统一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不能单打一,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其中德是灵魂。所谓经常性,就是说不能间断,不能折腾,不能大起大落。在学校工作中“讲政治”、讲“三个代表”,一定要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结合起来,这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和衡量学校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重要尺度。<br>     高等学校,特别是象北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不仅要成为教育中心,而且要成为科学研究中心,在出人才的同时,还要出成果。这也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使之一方面能直接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将有力地提高教育科研学术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水平,特别是能激发和弘扬科学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精神,这还将对素质教育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只有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才有可能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所以要很好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之一,这二者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环节上总是有一些矛盾并且往往难以处理,需要长期地加以注意和努力。<br>     第三,要开拓进取,深化改革,为出优秀人才和高水平成果,形成有效的机制、正确的导向和健康宽松的氛围。经过深化改革,为出人才出成果造成更为有利的体制和机制,这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北大要创建一流大学,出路就是改革,不改革,再多的投入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不改革,优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也吸引不进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不改革,学校连维持正常的运行都难以做到。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对于党委领导班子来说,必须做到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那样,要开拓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要善于通过改革来解决前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br>     除了改革之外,在学校要出人才,出成果,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很重要的。好的环境、氛围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浓厚宽松的学术气氛,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近来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素质教育和要使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必须有宽松的环境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在狭窄、板结的土地上长不出参天大树。在北大,人们更重视宽松环境的营造,因为过去历次政治运动的经验教训太深了。这里有三个问题要很好地研究:一是如何把握好宽松的“度”,这个界限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界限就在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宽松到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程度,这不是宽松,这样的宽松违反了宪法,触犯了校规,也宽松不了。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如何理解和认识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问题。应当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提出这样的方针,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为它的矛头对准的是封建专制,从而为新思想、新文化包括马克思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