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优秀而独特的民族传统。这是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源泉。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承继和弘扬了中华先进文化的基本精神,又吸收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当代的领导地位,对于深刻领会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很有意义的。<br>
一、中国共产党承继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br>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共产党,而不是其他什么国家的共产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承继和弘扬了中华先进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先进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丰富,民为邦本,务实求是,持中贵和是其中的三种。[1](P351)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践表明,她是民为邦本、务实求是、持中贵和等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承继者和弘扬者。<br>
(一)民为邦本。民为邦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溯源于殷商之际,《尚书·盘庚》就有“重我民”、“罔又唯民之承”、“施实德于民”、“视民利用迁”之类的宣示。先秦诸子几乎都强调民为邦本。儒家政治理论的基石,就是民为邦本。道家也重视民为邦本的思想,老子就说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2](P20)之类的话。法家认为,民心向背是执法的基础,立国的根本:“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3](P151)。“利之所在,民归之”[3](P196)。民为邦本的思想在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如贾谊、李世民、司马光、王夫之等人那里,得到了强化和发展,以至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br>
中国共产党承继和弘扬了民为邦本这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毛泽东就曾告诫中国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服务”,要“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5](P1004)“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倡导的“三个有利于”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在“三个代表”的思想中也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都说明,中国共产党承继和弘扬了民为邦本这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还以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表明我们这个党是民为邦本思想的承继者和弘扬者,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个党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br>
(二)务实求是。务实求是是中华文化的又一种基本精神。中华民族历来黜玄想、务实际,反对不务实际的玄想清谈。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教导就体现了这一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道家虽然大讲“玄之又玄”的“道”,却也讲究求实。老子就认为“智者之智,自知者明”。法家强调“参验”,也是务实求是的表现。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王充、陈亮、叶适、李贽、王夫之、顾炎武等等,以不同的形式都强调务实求是的重要性。<br>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广大党员,以自己的言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务实求是这种中华先进文化基本精神的承继者和弘扬者。毛泽东倡导“实事求是”,认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P801)。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又明确规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正是遵照毛泽东邓小平的教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个胜利。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广大党员是务实求是这一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承继者和弘扬者。<br>
(三)持中贵和。持中贵和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分为“持中”和“贵和”两个方面。<br>
1.持中。我国很古的时候就有“重中”的传统。西周初年,周公就提出“中德”的观念。“持中”作为原则则是孔子提出来的。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凡事叩其两端而中便是正道。先秦以后的许多思想家都肯定和继承了“持中”“重中”的思想传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是“持中”“重中”思想的承继者和弘扬者。他说:“墨家的‘欲正权利,恶正权害’、‘两而无偏’、‘正而不可摇’,与儒家的‘执两用中’、‘择乎中庸服膺勿失’、‘中立不倚’、‘至死不变’是一个意思,都是肯定质的安定性,为此质的安定性而作两条战线斗争,反对过与不及”,“是在作两条战线斗争,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规定相对的质。”[5](P141)邓小平也阐述过既防“左”也反右的思想观点。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八十年历程表明,我们党正是在既反对“左”的倾向也反对右的倾向的斗争中走过来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持中”“重中”这种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承继和弘扬。<br>
2.贵和,“和为贵”。“贵和”是中华文化的又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精神。早在西周末年,周太史伯就得出了“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论断。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也表示对“和”的重视。到孔子那里,对“和”的重视更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原则:“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6](P29)孔子以降,中国的思想家几乎都重视“贵和”的思想传统。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下面两点值得一提。<br>
1)作为对“贵和”精神的继承,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党内团结以及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尽管在革命斗争中出现过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著称的“左”倾错误,伤害了为数不少的忠贞坚强的革命同志。但是,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还是强调并实现了团结的。毛泽东还将实现党内团结的方式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