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如何理解“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  

(2003-11-14 00:00:00) 来自:《前线》/200311/谢撼澜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什么是忧患意识?如何认识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把握的问题。<br>
    忧患意识,就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的意识。它是发源于殷周渗透于儒家思想的渊源至深的文化传统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这种思想意识是有识之士以危机感为基础,从政治实践中升华出来的一种忧国忧民的政治意识。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则以人民利益、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体现了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更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r>
    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屈辱祸患,却能生息延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充分展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中,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增强产生了巨大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r>
    其一,促进了自觉整体性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传播和刚化。自鸦片战争始,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各族人民,从中国与洋人较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开始认识到中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命运,认识到中华各民族必须作为一个自觉的整体一致对外、团结御辱。正如清末留日学生的慷慨陈词:“今日若再不以民族主义提倡于吾中国,则吾中国乃真亡矣!”“九一八事变”后,亡国灭种的危险突显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于是一体化的“中华民族”观念渗透到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大众的心中,蔚然形成一种不可动摇的神圣理念。<br>
    其二,刺激并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的觉醒。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痛苦和耻辱。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入世,奋发图强,历尽艰难险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林则徐有“不敢稍畏一日之难,致贻百年之患”之言,谭嗣同则发出“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壮呼号。<br>
    其三,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各族、各阶层、各团体的团结合作。面临遭到外来侵略压迫、家园破碎的共同忧患,肩负救亡图存、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中华民族内部的各种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鸦片战争中,满族副都统海龄率领4000余满蒙汉族将士同英军殊死奋战,恩格斯赞扬道:“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br>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今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1.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和平中隐藏着对抗,国际社会的矛盾错综复杂。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图谋颠覆分裂、和平演变的较量周旋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br>
    2.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教育、科技还比较落后,工业和信息基础薄弱、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素质亟待提高,我们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压力。<br>
    3.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由封闭型社会结构转向开放型法治社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潜在的风险不小。<br>
    4.黑社会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反社会主义势力等反动势力伺机作乱,将对现代化建设构成危害。<br>
    5.如果对国情缺乏全面清醒的认识,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倾向,将形成社会发展的惰性。<br>
    6.我们党内和国家机关民主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廉洁勤政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自身的腐败以及工作上的失误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阻碍。<br>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历史任务,我们没有理由陶醉和懈怠,没有理由满足现状、故步自封而停滞不前、不思进取,我们必须胸怀忧患意识,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同各种破坏力的斗争和对各种消极因素的克服中不断得到增强。(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