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试论“三个代表”与教育的关系

(2003-11-12 00:00:00) 来自:《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02/张武升 王毓(原字王加旬


    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的交汇点,高瞻远瞩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千年之交党建的重要思想,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弄清“三个代表”与教育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且有益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与教育需要。<br>     一、教育在“三个代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br>     在“三个代表”的贯彻落实中,教育工作是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教育在“三个代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
    (一)教育事关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r>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教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论述,邓小平同志阐发道:“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对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当今世界,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要有政治远,及早研究对策,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2](21)的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人才,需要教育。这是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最活跃的要素,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主体,人才又是这一最活跃因素中的精英,而教育在培养人进而养成人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总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教育。<br>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则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展性地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74)可贵的是,江泽民同志不仅看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创造性指出,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这是因为:首先,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最重要的要素是人,而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掌握、运用和创造科学技术的人,也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次,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记载在各种物的载体(书籍资料与技术设备等)里的科学技术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它只有为人们所学习、掌握与运用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这一转化的过程必须由教育来完成。从科技发展史和教育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应用主要是由教育完成的,因为教育是最快捷、最节省的途径和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直接并彰显。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是知识传承和发展的通途。”[3]最后,教育能够直接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从而生产新的生产力。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正在扮演着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角色,它可以通过研究,探索新科学,发明新技术,从而生产新的生产力。<br>     (二)教育事关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看,文化则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4]我们在此运用的是狭义的概念。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教育在文化传承、选择、变迁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首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直接与间接的作用。文化的传承尽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但是教育是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这是因为:其一,与文化共生的教育,可以通过传授一定的文化知识,从而达到文化直接传承的目的。其二,教育可以通过其培养的人从事文化传承活动而达到文化间接传承的目的。此外,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具有全层面的特点,即教育不仅在精神风貌层面,而且在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等层面上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传承作用。其次,教育在文化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文化精华的撷取和糟粕的摒弃。文化选择与自然选择相比,更体现了人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教育一方面要服从社会的需要选择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教育也必须重视提高主体的选择能力,“赋予人以科学的知识,正确行动的能力,合理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在选择中能够具有正确的取向,遵循客观的规律,优化选择的过程。”[5]再次,教育在文化变迁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所谓文化变迁即由文化内容量的增减而引起的文化结构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已成为整个文化系统变革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教育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尤其是文化变迁中的地位也正倾向于超前发展,起着拉动文化变迁和拉动整个文化系统变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是前所未有的。最后,教育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文化创造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没有文化的创造也就没有教育,教育又在文化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先进文化是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2](5-6)的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前进方向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当代中国的教育事关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r>     (三)教育事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r>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系统,贯穿其中的最关键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