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2003-11-07 00:00:00) 来自:《河北学刊》/200006/王新民 张现国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我们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论述,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br>             一、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br>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创新是适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如果不创新,事物就会停止不前,就没有生命力。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概莫能外。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所有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变革和创新的结果。近年来,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和迅速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日益艰巨复杂的改革和发展任务,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了创新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现在起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我们党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领导人民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任务伟大而艰巨。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就很难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时,在世纪之交,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创新也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快速。可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br>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样。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改革和发展的挑战。改革和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还不熟悉、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同时,也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增加了新的难度。二是市场经济的挑战。这个挑战是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的,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三是对外开放的挑战。一方面是如何借鉴世界经济文化的一切积极成果,另一方面是如何抵制和批判国外一切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四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挑战,要求加大科技文化的分量,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是对方法手段的挑战,不仅要学会应用新的传播工具,而且要加强对新型传播方式的指导。五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领土等问题,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企图搞垮社会主义中国。<br>     这些都说明,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必须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成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首先自身必须有生命力。<br>             二、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切都是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才能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br>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讲创新,并不是完全否定过去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应紧密结合新形势加以继承和发扬。比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坚持同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一道去做,坚持关心群众生活,坚持典型引路等方式方法,并没有过时。现在环境、条件虽然变了,但我们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不能变,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能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变,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还有效。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重复过去的做法,同时,还要结合新的情况进行创新。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br>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还必须在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有时还要冒各种风险。没有敢闯、敢试的精神,是不可能进行创新的。因此,从社会环境、客观条件来讲,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励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制度和办法。不仅要鼓励、督促创新和改进,而且要对创新和改进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允许探索和试验,允许失误和改正错误。<br>             三、创新必须善于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br>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创新的主体,又是创新的客体。回顾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几乎每一项改革、每一项政策、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首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中许多新经验、新办法,都是在总结人民群众的创造中产生的。比如,目前广泛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明村镇、文明城市、文明行业三大创建活动,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十星级”文明户,百城万店无假货,五好家庭,军民共建等,无不与群众的创造有关。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充分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的创造。<br>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创新都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群众的心声,符合群众的要求。要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全体人民共同利益与不同方面群众特殊利益的关系,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br>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同时还要接受人民群众实践的检验,在群众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毫无疑问,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恰恰是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来体现、来发挥的,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br>             四、创新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从内容上来讲。首先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三讲”教育、“双思”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现代化建设的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水平。要及时总结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基本原理,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的新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当前,特别需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认识和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民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大问题”,也可以说是“四个怎么看”,概括地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最基本的问题。要紧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人们搞清楚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全局和局部、现实和未来的辩证关系,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再次要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要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政策中,融于社会的各项管理中,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br>     从形式上来讲。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感召力。宣传文化阵地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强化阵地意识,扩大阵地范围,研究新形势下阵地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新办法,努力形成包括新闻舆论阵地、国民教育阵地、社会文化阵地、基层教育阵地、休闲娱乐阵地在内的、覆盖社会各层面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网络。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要切实加强网上的宣传和管理工作。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都要把握导向,“守土有责”,都应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决不能给错误东西以及危害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实践证明,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手真正硬起来,必须有制度作保证。要逐步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制度、形势报告员报告会制度、社会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农村宣传员制度,不断加以完善。其他一些好的制度,也要继续坚持,并加以总结推广。要从预测和分析人们的思想变化入手,研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作出决策,然后分头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考核和奖惩,进行效果评估,逐步形成一套反应迅速、科学规范、工作高效、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当前,要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投入机制和奖惩机制的建设。<br>             五、创新必须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br>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紧紧抓住“三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及时关注和努力回答群众的所思所问,认真总结我们工作中的经验和差距,特别是要找准薄弱环节,阂约忧亢透慕R屑尚问街饕濉⒔烫踔饕澹朔虻セ⑵嫘裕簿糠绞椒椒ǎ⒅毓ぷ餍Ч欢咸岣咚枷胝喂ぷ鞯挠行浴K枷胝喂ぷ鞅匦爰岢执邮导食龇ⅲ虻刂埔耍蛉酥埔耍蚴轮埔耍蚴敝埔恕Rψ龅剿母鼋岷希阂皇前严冉砸笥牍惴盒砸蠼岷掀鹄础8莶煌韵蟮那榭觥⒉煌逼诘氖导剩簿拷逃牟愦涡裕魅非钟Φ碧峁┑摹⒈匦胱龅降摹⒃市泶嬖诘暮图峋龇炊缘模日展硕嗍止睦冉疾煌跷虻娜艘黄鹣蛏稀6怨愦笕褐冢罅Τ脊依妗⒓謇妗⒏鋈死嫦嘟岷系募逯饕寰瘢既嗣亲龅健拔灏保袷厣缁峁拢袷氐澈凸业姆珊驼摺6杂诠膊吃保乇鹗堑吃绷斓几刹浚岢龈叩囊螅妓鞘髁⒃洞罄硐耄⒀锓钕拙瘢硖辶π泄膊饕宓赖隆6前阉枷胝喂ぷ饔敫母铩⒎⒄埂⑽榷ń岷掀鹄础K枷胝喂ぷ鞅匦爰岢忠跃媒ㄉ栉行模裘芙岷暇霉ぷ骱透飨钜滴窆ぷ饕坏廊プ觯傅缴腥ィ傅较质瞪钪腥ィ傅礁飨罟ぷ髦腥ィ崖浣诺惴诺酵贫母铩⒋俳⒄埂⑽の榷ㄉ侠矗惺悼朔傲秸牌ぁ钡南窒蟆R岢滞沤嵛榷ü木ⅲ嫘鳎卫伟盐照酚呗鄣枷颍熘餍桑蚝弥鞫蹋沤嵋磺锌梢酝沤岬牧α浚鞫磺谢蛩兀蛩匚蛩兀迅刹咳褐诘幕砸己谩⒈;ず谩⒎⒒雍谩H前岩岳矸擞胍郧楦腥私岷掀鹄础<冉驳览恚职焓凳拢俏颐堑车乃枷胝喂ぷ鞯某晒楹陀帕即场K枷胝喂ぷ鞯比灰驳览恚镏褐诮饪枷敫泶瘢岣咚枷刖跷颉5惨吹剑鼻叭褐谥写嬖诘乃枷胛侍猓邢嗟币徊糠质怯捎谑导饰侍獾貌坏酵咨平饩龆鸬摹U庑┯墒导世讯乃枷胛侍猓淮咏饩鍪导饰侍馊胧郑隹靠斩吹乃到淌墙饩霾涣说摹U饩鸵笪颐潜匦爰岢止匦娜恕⒗斫馊恕⒆鹬厝说脑颍呀饩鏊枷胛侍庥虢饩鍪导饰侍饨岷掀鹄矗纫岳矸耍忠郧楦腥耍派詈窀星樽龊萌褐诠ぷ鳎乐购涂朔翱铡⒗洹⒑帷⒂病保押檬掳焓担咽凳掳旌茫嬲训澈驼奈屡偷饺褐诘男目采稀K氖前蚜⒀杂肓⑿薪岷掀鹄础R喂淌髁⑷褐诠鄣悖岢肿呷褐诼废撸侠鲜凳迪蛉嗣袢褐谘埃闲某弦馕嗣袢褐诜瘛K枷胝喂ぷ髡较呱系耐久牵加κ侨死嗔榛甑墓こ淌ΑR逃褐凇⒁既褐凇⑻岣呷褐冢约菏紫纫斜冉细叩乃枷刖跷蚝途窬辰纭R笕褐谧龅降模约菏紫纫龅剑灰笕褐诓蛔龅模约菏紫炔蛔觥9愦笏枷胝喂ぷ髡咛乇鹗歉骷读斓几刹浚喂淌髁⒈砺室馐叮岢稚斫讨赜谘越蹋凇傲⒀浴焙汀傲⑿小鄙舷鹿Ψ颍比褐诘谋砺剩Π颜胬淼牧α亢腿烁竦牧α客骋黄鹄础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