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增强主动性和针对性,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河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2003-10-24 00:00:00) 来自:河北学刊/200104/河北省社科院联合调研组


    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基层,重在落实,了解和掌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是工作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br>     此次调研内容包括全省农村、企业、学校、社区、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特点、基本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重点是农村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采取座谈会和随机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后在全省11个市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27个,发放问卷10000份, 为了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br>         一、我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br>     从近年来我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看,有几条经验值得重视。<br>     第一,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基层领导班子坚强过硬是能否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从基层实践来看,凡是思想政治工作坚强有力的,如丰润县沙流河村、涞源县红泉村、华北制药集团公司、冀东水泥公司、唐山市中医院、石家庄市长安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先进典型,都是领导班子首先认识高,自身行为过得硬,立言立行相统一,为群众树立了榜样,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了实实在在效果。<br>     第二,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切入点。调查显示,现在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稳定。群众的思想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说起来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单位的发展稳定问题引发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目标、重点,才能找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br>     第三,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社会情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四个多样化进一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扑面而来。这些变化不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群众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日益深刻。据问卷调查,现在群众参与炒股的比例达到了20.9%,上网的达到23.1%,攻读第二学历的达到33.9%,学习第二技术的分别达到26.1%、36%、46.4%。河北大学60%的学生经常上网,10%的学生拥有个人网页。这些新的变化和情况,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几年,基层单位根据省委部署广泛开展的“读书兴农、读书兴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顺应了形势变化和群众思想活动方式、接受方式的新特点,满足了群众求富、求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及安居乐业的需求,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调查中,60%以上的群众表示非常喜欢这些活动,认为是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这说明在新形势下,只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为群众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入心。<br>         二、当前我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不适应问题。<br>     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表现为有些人致富意识强了,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市场意识强了,道德意识弱了;民主权力意识强了,法律、纪律意识有所弱化;信息接受能力强了,正确辨别是非的意识有所淡化。<br>     1.少数干部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主要表现为共产主义理想不那么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持无所谓态度。调查中,有15.2%的人表示不管什么主义, 只要富了就行,10.1%的人表示走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7.3%的人说不清楚,8.4 %的人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表现出信心不足,19.1%的人表示说不清楚。<br>     2.少数干部群众政治意识淡漠,在一些大事大非问题上犯糊涂。有的不分场合、不负责任地对党的方针政策随意发表评论,有的对错误的言行非但不能旗帜鲜明地批评抵制,反而随声附和。<br>     3.民主意识增强与依法办事意识薄弱形成较大反差。有些基层干部群众在民主与法制问题上存在三强三弱:民主意识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薄弱;权力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薄弱;参政意识增强,参政能力薄弱。存在着不少模糊的、不正确的认识,如有的群众认为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就是不民主,还有的认为多数人同意就是民主,违法地以多压少,这在农村村委会直选中表现比较突出,有的村家族势力、宗教势力、金钱势力打着民主的旗号利用简单多数操纵选举、干扰选举,而有的干部则存在所谓法制就是压制的思想,违法施政,造成矛盾激化。<br>     4.在一部分干部群众中艰苦创业精神削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封建迷信仍有市场。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上,认为两者同等重要的有 32.5%,个人利益第一的有4.1%,说不清楚的有1.8%,对算命半信半疑的人有22.8%,相信的有5.1%,认为鬼神存在的有3.7%,可能存在的有12%,9%的人说不清楚。<br>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到位,不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吸引力不够,渗透性不强,机制不健全,覆盖不到位等问题。<br>     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一些人包括有的领导干部“生命线”意识不够坚定,甚至怀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来点实惠的顶用。特别在企业,重业务轻政工,认为没有必要设置政工机构的达21%,认为无所谓的占14.8%。两项合计高达35.8%。<br>     二是机制不健全。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以及能够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估办法;基础设施和投入不足,特别是基层经费没有保障,影响活动正常开展;政工岗位缺乏吸引力,政工队伍后继乏人。在一次座谈会上,当谈到如果让大家重新选择工作,谁还愿意干政工时,15名参加座谈会的政工干部只有一人表示愿意。<br>     三是创新不够。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不够。比如互联网的出现,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宽了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来源复杂难以控制,内容真假难辨干扰正确舆论导向等问题。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的研究,多数单位处于起步阶段,有的甚至还没起步,工作手段仍停留在传达文件、读报纸、开大会上,没有新鲜感,缺乏吸引力。问卷中干部群众认为创新不够的占22.5%,表示不喜欢现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或无所谓的高达51.4%。<br>     四是覆盖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员,不少新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松散的社会组织,没有健全的党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处于无组织状态,形成了盲区。对大量闲赋在家的离退休人员,单位认为离开单位了,其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应靠社区做,而社区认为这些人是有组织的,应靠原单位做,形成了两不管。<br>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存在问题有着如下几方面的原因:<br>     1.国际大气候、国内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影响。从国际大气候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对干部群众思想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不少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各自发展历史进程出现的这种现象感到困惑疑虑;从国内看,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特别是经济利益矛盾突出。社会上“四个多样化”的趋势明显,以及社会上腐败现象滋生、道德滑坡、人际关系愈加复杂,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多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矛盾斗争错综复杂,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深刻广泛的影响和冲击。<br>     2.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活动方式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br>     思想观念的多样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的利益基本上都体现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中。因此,人们的利益要求是一致的,反映在思想上则是高度的统一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出现了多样化,各有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利益要求,反映在思想上就是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各种思想观念并存、碰撞、交融,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局面,也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复杂。<br>     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思想活动的特点往往是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特点的反映。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是由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安排运转的,个人的经济社会生活服从、依附于统一的计划安排,人们习惯于听从、等待、依赖命令,思想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要自主择业,经营要自负盈亏,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主要靠自己安排,必须面对市场,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和选择,并独立地承担责任和后果。这就潜移默化地强化了思想活动的独立性。<br>     思想活动的多变性。人们的思想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时常处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思想观念选择的余地增大。这就使人们的思想呈现出易变、多变的特点。<br>     价值取向的个人利益化。计划经济时代,价值取向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政治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遭到压抑。改革开放以后,物质利益原则逐渐被承认,并开始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手段使用,物质利益观念迅速膨胀和凸出,价值取向表现出物质化和个人利益化。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判断是非的标准。<br>     3.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特点的影响<br>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具有创造价值无形性、过程长期性的特点。其价值是以观念、思想的形态作用于人的行为。从做思想政治工作到产生可见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很长的复杂过程,在价值取向追求物质化和个人利益化的今天,这些特点往往容易使一些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产生无用的感觉,从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产生怀疑。<br>     4.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个人行为观念的养成受环境影响很大,社会氛围比说教有着更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这次调查,40.3%的人认为社会不正之风、33.4%的人认为领导带头作用不够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深层原因”,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虽然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但在实际生活中说服不了群众,费九牛二虎之力做的工作,几起腐败案件就给抹杀了、冲垮了。<br>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br>     实践证明,增强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从根本上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br>     1.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制定刚性措施,约束激励各级干部切实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无论形势、情况、特点怎么变,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不能变,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能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变。<br>     2.更多地关注人的需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人们的思想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其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需求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表现。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这一原则新的内容。要认真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生存、发展需求的新变化、新内容,研究影响某个利益集团和社会群体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因素,掌握共性的东西;同时,还要关注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研究具体人的特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ぃü行У馗谋溆跋烊怂枷氲耐庠谝蛩兀锏接跋烊说乃枷氲哪康摹=改昕沟奈幕萍嘉郎叭孪纭薄ⅰ岸潦樾伺⒍潦樾似蟆薄ⅰ八臀屡薄ⅰ安噬苣钡然疃视α巳褐诮饫А⒅赂弧⑶笾簿永忠档男枰浅J苋褐诨队徊郊哟罅Χ龋欢弦蛏罨?br>     3.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一些地方创造的“一岗双责”、“双向纳入”、“交叉任职”、“定期轮岗”等经验,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机制、引导机制和管理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克服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促进了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值得大力推广。另一方面要注意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时不能把这一要求简单化,庸俗化,以经济工作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放弃思想政治工作。<br>     4.根据新的历史条件,结合新的实践,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不断丰富工作内容。要深入研究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怎么看”,从思想政治上进一步取得科学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回答,以增强时代感;根据不同社会层面和社会群体的特定情况,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要尊重并努力满足受教育者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使受教育者不仅能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还能够增长知识,增长发展和致富的本领,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br>     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思想教育手段,给受众更多的选择空间。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面貌,使信息传播和接受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要认真研究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研究高新技术条件下受众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br>     6.高度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其社会教化功能十分强大。文化的渗透性和延展性,可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覆盖;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可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文化意蕴深厚,可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文化提倡人文教化、以人为本,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的实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基础性宣传文化设施的建设,抓好现有的影剧院、图书网站等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作用,在规模较大的居民生活区逐步建立社区文化中心或市民文明学校,有选择性地开放一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设施,逐步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进一步改善风景旅游区、文化广场、体育场馆、公园的设施,为群众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最近启动的“宣传文化示范”工作,受到基层的热烈欢迎,应抓紧落实。<br>     7.更加自觉、充分地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言行,把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结合起来,达到教育、引导、提高的目的,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市民文明公约》的落实,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搞好军工共建、警民共建、工农共建、校企共建、厂区共建、区域共建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动员起来、吸引过来,参与进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