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我国“入世”后,军队建设所处的环境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诸多新旧矛盾和由此产生的新情况,使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更为突出地呈现出全局性、对抗性、争夺性、创新性、融合性、法制性和科学性等新的特点。实现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发展、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对新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清醒的把握。<br>
“入世”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将更为突出地呈现出全局性、对抗性、争夺性、创新性、融合性、法制性和科学性的新特点。<br>
一、全局性——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关注全局、着眼全局
“入世”后,我军建设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加呈现出全局性的特点,要求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放到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对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是思想政治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深刻认识军队建设大环境变化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并努力随着国际政治军事斗争格局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变革而变化,不能拘泥于局部的情况和过去的传统、经验,不能鼠目寸光、固步自封。在政府职能将实行根本性变革,国家的和平统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将面临新的威胁的情况下,我军建设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必将发生新的变化,我军“三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国家的安危。正确地认识全局、服务大局、清醒地把握好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互为促进,显得尤为重要。<br>
军队建设围绕实现“打得赢”、“不变质”要求将出现的新特点,要求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放到军队建设发展的全局来思考,始终清醒地把握军队建设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使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成为完成我军职能的保证。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法制化建设等根本性的环节上,克服政治工作脱离中心、搞自我服务的现象。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我军性质、宗旨的前提下,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要与时俱进,方针、制度、原则和方法要随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变化而变化。对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应放在整个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大局下思考解决的办法,从大局中吸纳营养、获取动力,为大局的需要服务。<br>
二、对抗性——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政治抗争更加强烈
经济是政治的根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和表现。阶级的经济要求通过一系列政治活动来实现。在阶级社会里,在现实世界的各种国际交往活动中,思想意识和政治斗争无处不在,思想意识的政治抗争无时不有。“入世”后,这种斗争的隐蔽性和抗争的剧烈性特点将会更加突出。这是由于“入世”后,一方面人们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相对削弱;而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经济一体化极力推销其价值观,推进其“西化”图谋,动摇我社会主义制度根基。这样,在人们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中,在经济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主导因素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建设领域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政治斗争,不是被弱化而是对抗的烈度加大。这种在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掩盖下的政治对抗,往往容易使人为其表象所迷惑,使人们丧失应有的政治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而这种丧失的本身又恰是强烈政治对抗的一种危险的结果。<br>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事实证明,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还未成为全人类的自觉意识的情况下,价值观念多元化总比单元化有利于社会思想的进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只有在斗争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意识形态强烈的政治对抗,有利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但重要的是必须勇敢地直面和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政治对抗中,在对抗与斗争中增强广大官兵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使他们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的情况下,善于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分析、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br>
三、争夺性——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突出思想领域阵地的占领和争夺
思想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是指引人们行为的“启动器”。由于思想对人们行为的这种主导性,必然决定了对人们思想的争夺历来是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争夺对整个社会主导权的基础和前提。<br>
“入世”后这种争夺性特点将更为显现和激烈,因为对处在社会大变革之中的我军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观念对部队思想领域阵地的占领和争夺,决定着我军的性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P159)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未完全发挥出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还未充分体现出来,两种社会制度力量的对比资本主义还占着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对于思想领域阵地的占领和争夺必然是一个艰苦、曲折、长期的过程,一个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行激烈斗争的过程。这种渗透在部队建设方方面面的思想争夺,构成了我军思想建设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也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突出任务。必须克服一切思想障碍,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对官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进行正确的引导,正确认识发展“多样化”与防止“西化”的关系,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始终成为官兵的主体思想;牢牢掌握并努力扩大部队思想文化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增强官兵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其独立、自主的选择中,逐步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br>
四、创新性——思想政治建设改革创新的任务比以往更加繁重
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创新就要与时俱进。创新是斗争,创新是革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P46)“入世”后大量的机遇和挑战,突出地反映了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性特点,要求其建设必须把创新放在首位。没有创新,就抓不住机遇。“入世”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所带来的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有创新型思维,突破过去旧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框框,否则就认不清机遇的价值所在,也不能使机遇为我所用。同样,没有创新,就更不能迎接挑战。<br>
“入世”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挑战,突出显示了诸多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的方面。建立在生产力比较落后、有着几千年封建思想深厚影响、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基础上的我军思想政治建设,要适应科技高度发达、生产力发展达到相当程度的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适应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大环境,适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由“短兵相接”转为直接面对面斗争的政治大环境,就要彻底清理和改变一切不切市场经济要求实际、不切社会发展实际、不切“入世”全面开放实际、不切官兵思想变化实际的思想观念、政策制度、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探索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广泛进行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法规制度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实现政治工作体制和运行的科学化。因此,我们所面临的是空前繁重的政治工作创新任务,必须放飞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学习借鉴全人类一切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有益的东西,充实和提高我们自己;迎接挑战,在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的斗争中,锻炼和发展我们自己,使思想政治建设成为与时俱进、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完成“两个提供”使命的科学体系。<br>
五、融合性——发掘和融合各种先进文化资源成为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br>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运动的和相互联系融合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历史车轮。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原则,是全人类先进思想高度总结、概括和融合的成果。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其本质应当是高度开放、集人类各种先进思想包括外军政治性工作的先进成果于一身的,其发展也必须是建立在发掘、融合各种先进的文化资源及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这一本质及发展特性,过去我们认识得不深或带有片面性,过多地强调“独创性”、“独特性”,将外军的有些甚至是我国地方上思想政治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思想观念拒之于门外,造成了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创新落后、滞后的状况。<br>
“入世”后,外国先进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广泛融合的大环境,将促使我们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融合性”的本质特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发挥这一本质特性的作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江泽民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军建设的有益经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因此,作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主体的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要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识别良莠的慧眼,对新思想、新事物的高度敏锐性,摆脱各种困囿,从“世界范围”和“世界历史”的高度,不断认识、吸收国内外、军内外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成果,努力促进和加速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大发展。<br>
六、法制性——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走法制化道路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3](P333)“以法治国”、“以法治军”,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各项事业走向成熟、迈向科学的重要体现。纵观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既得益于制度建设的发展,也失误于制度建设的欠缺。“入世”后,思想政治建设走法制化道路,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br>
首先,“入世”后社会走向全面开放,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遇到极大挑战的现实情况,要求必须以法的形式,强制性地调节政治工作与其它一切工作的关系,既要保证它在军队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又要防止因强烈的“危机感”而出现超越其地位的现象出现,重蹈“政治挂帅”的覆辙,增强政治工作与其它一切工作关系的稳定性,确保政治工作的有效性。<br>
其次,“入世”后法治精神成为整个社会“两个文明建设”的至上理念和刚性要求的现实情况,要求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也必须与国家的法制建设同步,以法的形式强制性地改变政治工作中“人治”的状况,使政治工作的管理功能在军队的正规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br>
第三,“入世”后作为国家进入现代化之基石的社会信用体系将逐步建立,信用成为整个社会法制和道德建设的基本理念的现实情况,要求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进一步规范化,以法的形式强制性地改变政治工作中随意性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现象,使政治工作真正取信于广大官兵,牢固确立政治工作的威信。<br>
第四,我军政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缺乏法治。因此,走法制化道路,是“入世”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性措施,我们必须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范围有一个更为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使我军政治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加强和提高。<br>
七、科学性—要更加科学地运用和发展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使之进一步科学化
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光辉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理论性、科学化有待提高,需要随着社会和自身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就是使之不断科学化的过程。一个事物只有当其实现科学化后,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br>
“入世”后将出现的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使之科学化的难得机遇。因此,面对挑战,我们要坚持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实现思想政治建设科学化的问题。“入世”后,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渗透、攻心、策反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坚定广大官兵的政治立场;在西方资本主义借经济全球化极力推销其价值观念,妄图实现其“文化统治”的情况下,必须坚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人,增强广大官兵抵御不良思想和“酒绿灯红”影响的能力;在广泛借鉴、融合人类先进的文化中,必须善于从良莠混杂的思潮、理念和包装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治军方法中,科学地鉴别出反映时代要求的科学有益的东西以为我所用;实现思想政治建设法制化,把反映新的形势下治军特点规律的东西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力求形成科学的结论;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有高度的全局观念,进行科学的筹划,坚持以高级领导机关为主、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协调好各个方面的矛盾;思想政治建设要与时俱进,成为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广泛学习和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并由此推动思想理念的进步。因此,科学性是“入世”后新的形势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最高要求,其实质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与时俱进性。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探索“入世”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新的特点规律,使我军政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方法到思维方式,从法规制度到各种措施手段,都跟上时代的步伐,靠科学的思想和力量,牢牢地掌握和正确地引导官兵的思想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