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注重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取得了明显成效。<br>
一、以史育人,不断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
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与以前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发挥百年校史党史资源和光荣传统的教育功能,注重结合新的形势发掘新的内涵,取得了显著成效。<br>
1、坚持以史育人的正确方向。<br>
交大的历史,是一部努力拼搏的历史。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走向振兴的沧桑巨变中,在历次社会变革的暴风骤雨中,交大人始终站在前列。不论是辛亥革命、反袁护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抗日救亡,还是在创建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交大人甘洒热血、英勇斗争,为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富强、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多世纪来,交大学子遍布神州,英才辈出。交大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学校特有的优势资源,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托,也是帮助我们加深认识、验证、实践和提高广大师生对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历史经验认知的有力武器。<br>
在交大建校百周年之际,学校召开了首届“交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研讨会”。100多位曾经英勇战斗在中国革命的第二条战线上的交大原学生运动领袖、老共产党员、老学长,以及近百位50~60年代毕业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辛勤耕耘数十年的交大教师、干部和100位90年代的交大青年学生,几代人同聚一堂,回顾、总结、研讨交通大学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第一次明确了具有时代特征、交大特色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内涵表述:爱国为民,求真务实,敬业律己,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简称为“爱国荣校”)。交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研讨,推进了学校以交大党史和革命传统为内容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工作。以后每年一至两次,学校已开展了十几次以史育人的大型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加大了对校内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专门建立起“革命传统园区”、校史博物馆、两院院士展室等。每年还组织各种传统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挖掘、整理和弘扬交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使之成为大学生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认识的有力抓手。<br>
2、扩充以史育人的层面内容。<br>
早先上海交大以史育人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收集整理交大师生在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成为“民主堡垒”的历史史实上。近年来,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校从理论和实践上开拓视野,为以史育人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br>
深厚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不但为党史校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方向,而且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一片广阔天地。开始,有同志担心当代大学生对“老古董”可能不感兴趣。学校本着大胆试的态度,开设了交大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系列讲座(作为选修课,共五讲),请地下党老同志、当年学生运动领袖和解放后辛勤工作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介绍不同年代交大优秀学生的代表和交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实践证明,那些献身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前辈校友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讲座采取自愿报名听讲的方式,但每次报名人数都超出原先的预料,会场常常从100座扩大到200座,再扩大到500座。在学生踊跃听讲的基础上,学校又因势利导,结合报告和优秀校友的榜样,在学生中组织了4次大讨论:跨世纪的交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全面素质?如何弘扬交大爱国荣校的传统?当代大学生应有什么理想信念等等。每一次讨论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受此激励,学校积极承接了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教育党委和交大联合编写《中共党史专题读本》的任务,为青年学子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教材。<br>
3、催生以史育人的不尽活力。<br>
以史育人的工作要取得不尽的活力,除了注重挖掘活动内涵之外,还必须寻求新思路、开掘新形式,并具备机遇意识和精品意识。这是因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产品,必须是精品。只有精品才能在当前信息庞繁、内容多变的挑战下站稳脚跟,并吸引住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为此,学校尝试电视教育片的拍摄,用生动的影像资料开辟以史育人的新途径。为了反映交大一批为革命献身的烈士的精神和成长过程,学校邀请了一批原交大地下党老同志反复进行讨论。最后选择以穆汉样、史霄雯两位烈士的事迹拍摄成资料教育片《大地的儿子》。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他们俩人的高风亮节和成长道路,当年他们的战友、同窗、亲友和在校的大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筹划工作,剧本反复修改了7次之多,校片征求意见达200多人次。《大地的儿子》播出之后,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并获得上海市有线电视专题片二等奖。学校先后还拍摄了反映不同时期优良传统和人物的《交大爱国主义传统历史纪实》等专题片。开拓创新和精品意识,推进了学校各部门合作挖掘和提升传统资源优势,增加了它们潜在的价值,为以史育人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br>
此外,学校召开改革开放20年座谈会,回顾总结20年改革发展的经验,出版了《上海交大20年》;借助上海解放50周年,重塑了烈士陵园,提升了陵园环境文化;利用“211工程”验收之际,在博物馆开设了新展厅,宣扬改革开放20年取得的成就以及校友中两院院士的新的事迹;借助上海交大党组织成立75周年,展出了《伟大的成就,光辉的历程》橱窗展;利用“庆祝钱学森90诞辰”,弘扬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等等。形成了校庆欢聚与办学思想讨论结合,博物馆展品与当事人介绍结合,资料、实物与电视片结合,重大纪念与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结合,回顾总结与纪实专辑结合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手段、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使以史育人的路子越走越宽,显现出不尽的活力。<br>
4、几点思考。<br>
(1)在我们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