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和江泽民“七一”讲话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历史文献。它们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现今与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br>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再次视察了南方,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作了重要谈话。这个充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谈话(以下简称“南方谈话”),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现今与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近10年之后,江泽民于2001年7月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初步完整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南方谈话”和“七一”讲话是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理论创新。<br>
一、“南方谈话”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r>
“南方谈话”高层建瓴,深入浅出,语言凝练,科学地揭示和论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形成了一篇气势恢宏、充满理论创新思想的光辉历史文献。表现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胸怀、勇气和魄力。通观这篇充满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谈话,我们看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看到了邓小平作为理论创新的倡导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理论创新的导师和旗手。正如江泽民所说,“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br>
“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例如,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各项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争取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在科技领域,也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在共产党内”、“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马列主义并不玄奥,是朴实的道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等等。<br>
“南方谈话”对一些重要理论的创新,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个基石上,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其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提出的。在邓小平的一系列创新思想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最为引人注目。<br>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社会主义实践,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经历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普遍进行改革的阶段。其中,有一个对社会主义的不断反思和重新认识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程还比较短暂,加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不深,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社会主义理解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把“一大二公”当做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把“大锅饭”和“平均分配”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篡改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和“贫穷”划等号,甚至荒谬地提出“贫穷的社会主义”,等等。邓小平指出,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在“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上,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他指出,在“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早在197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他就说,“‘四人帮’提出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2]1980年5月,邓小平第一次把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联系起来,“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2](P,314)他还说,“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只有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统一即从生产方式这个最深的层次上来重新规定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升级而忽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根本决定作用这一传统认识的根本转变和重大突破。“南方谈话”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来思考,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刻认识而得出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br>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创举。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在预测未来社会总趋势时,曾经设想过在新的社会制度下,“一切生产部门”将“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3]列宁也曾说过:“只有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要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能消灭一切剥削。”[4]在他们的这些设想中,是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实践的积累,他们后来都程度不同地对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