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基本的共识, 反映了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特征的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历经80年辉煌的中国共产党,无论 是在理论创新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br>
苏东剧变这一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生的世纪性悲剧,既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 又标志着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近40年的改革出现重大分野: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历经曲折与 磨难,最终“改向”,以亡党亡国的惨重代价彻底失败;而中国、越南、古巴、老挝等国的 改革,却呈现出另一番喜人景象,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带领本国人民不仅坚守住社会主义阵地 ,而且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这极大地鼓舞 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士气,在危急时刻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阵脚。尽管当今社会主 义国家的改革历史并不长,短的只有几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几年,但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坚 持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本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相互学习,推陈出新,在事关当代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基本的 共识,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基本特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开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时代。<br>
第一,在本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 有切合实际的认识,认为本国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r>
马克思、恩格斯原先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然而现实的社会 主 义社会几乎都建立在落后国家。由于教条地信奉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论断,绝大多数社会 主义国家在历史上都曾犯过超越阶段、不顾本国国情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并产生严重后果。不断发展的实践证明,不发达的生产力状况、有待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当 代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处于社会主义阶段,而且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个别经济 有为落后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完全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尽管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 平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但总体上看,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绝大 多数国家还是农民国家,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目标远没有实现。一些国家的经济 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 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有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这些情况的 存在,表明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表明当代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各社会主义国家重新认识了国情,对本国处于何种发 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1986年1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了四大,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之 一,就是从本国极低的生产力状况出发,认为老挝“尚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处在“以社会主义为定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在 六大上,认真总结了过去十年超越阶段的严重错误,强调指出越南还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初级阶段”。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十三大上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了明 确回答:我国虽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997年,江 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和重申了这个论断。此外,朝鲜和老挝也都从实际出 发,科学判断了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为各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提供了根本依据。<br>
第二,在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上,普遍认为,过去的单一模式论是不正确的,当代 社会主义应是前进道路、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br>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模式,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一个模式”的教 训是沉痛的。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在指导思想、政治制度、经济与社会体制等方面有许多 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但是,各国在历史传统、发展水平、资源与市场状况、国民素质、周边 环境等方面有显著差异,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如同过去社会主义革命应有多 条道路一样,社会主义建设也应有多条道路、多种模式。这是由各国国情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这就要求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践结合起来,一切从实 际出发,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越南、古巴、老挝以及朝鲜都主张走有本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1982年就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 个伟大命题。越共与老挝党在科学总结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后也强调指出,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古巴改革伊始就强调要 借鉴中国、越南的榜样,但同时指出要从古巴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1995年12月,古 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访华时与江泽民同志会谈中说:“古巴正在进行稳步的改革和开 放,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近邻朝鲜一直坚持“主体社会主义”,冷战后朝 鲜主体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是当 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如何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也反映了社 会主义在具体国家发展中的一般规律。从目前的实践看,各国的改革与建设各有特色,在具 体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上有显著不同。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中国与越南、老挝 就有较大差异。在经济改革模式上,中国、越南等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 古巴虽然意识到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认为要“利用市场”,但仍强 调坚持计划经济。在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上,中国、越南主张打破“铁饭碗”,取消平均主义 ,允许适度的贫富差距,刺激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途径先富起来,而古巴 虽然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但免费教育和医疗等基本福利体系的格局不会变,分配 上的平均主义依然存在。当然,古巴的“稳步”改革与其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古巴 与美国近在咫尺,改革的国际环境非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