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003-10-09 00:00:00) 来自:<科学社会主义>(200105)易炼红


【内容提要】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为此,要拓宽 劳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拓宽生产劳动者的概念,更新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 价值论认识有主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br>
            一、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br>     从马克思创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于19世纪中叶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 济的蓬勃发展,需要我们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br>     第一,社会财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时代,及至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 同的财富观。重商主义者把财富等同于货币,认为流通领域是社会财富的直接源泉。重农学 派把农业生产的“纯产品”视为社会财富,提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的观点。古典学 派的优秀代表亚当·斯密赋予了社会财富更广泛的内容,并阐述了创造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 动的观点,但他的视野仍限于直接的物质生产领域。马克思摒弃了那种只有以物化形式存在 的物质产品才是社会财富的观点,指出某些以非物化形式存在的服务产品也是社会总产品的 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财富观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财富的内涵和外 延被大大扩展,有形的物质产品、无形的服务产品等都是社会财富,特别是人们认识到了知 识、才能、创造力是最大的财富。<br>     第二,社会产品中体力型的活劳动含量减少,知识型的活劳动含量增多。由于迅速发展的 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单位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中所包含的活劳 动在总体上是大大减少的。于是,同样多的活劳动,在今天可以创造出比过去多几倍、几十 倍 、几百倍甚至更多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体力型的活劳动本身,而 是创造发明先进技术的知识型的活劳动。而且,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仅表现出劳动力 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而且表现出在劳动力的构成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 越来越大。大量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率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由于其劳动生产 力特别高,可以用同样多的活劳动时间创造出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更多的商品和价值。随着 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科技工作者与企业家的创新劳动在发展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br>     第三,社会生产要素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使得不同生产 要素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程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被认为微不足道的要素,现在正在成 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日益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过去人们只笼统地将劳动、 资本、土地看作生产力的三要素,而现在,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在生产经营中的 重要性与日俱增,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资源。当代的商品生产和经济 发 展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的三要素的范围。知识、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造社会财富、增加价值量具有日益突出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知 识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在20世纪中叶为50%左右,至20世纪80年代上升为60-80%。 即使是传统的生产力三要素也得到了改造和提升,如劳动力日趋知识化、高素质化,劳动工 具日趋网络化、智能化,劳动对象日趋扩充化、现代化(如数据、信息等也成为了劳动对象) 。知识成为核心资源,对知识的开发利用水平,将从根本上决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 。知识的丰裕程度和创造性,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r>     第四,非物质生产性的第三产业在加速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产业结 构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有日益高度化的趋势。这一规律使得传统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着重分析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当代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不 断下降。而科技、教育、信息、咨询、金融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众多非物质生产部门在 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60-70%。 在当代经济科学研究中,许多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被公认是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 能够比第一产业(农业部门)和第二产业(加工工业部门)创造更多的价值。发达国家的第三产 业产值占到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70-80%,而且,第三产业的发展还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第一 、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第一、二产业的现代化。<br>     第五,知识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目前,国际经合组织国家投入科技研究与 开发的费用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3%,美国的这一比例达2.45%,这方面投入的增大致使形 成的知识资产相应增加,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达到了1∶2~ 3,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达50-60%,表现出明显的资产知识化和知识资产化 趋势。<br>             二、从哪些方面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br>     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呢?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 面来深化认识。<br>     一是要拓宽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劳动,简单地说就是劳动力的使用,是一个内涵十分 丰富的范畴。从外延上说,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包括脑力劳动;不仅包括简单劳动 ,而且包括复杂劳动;不仅包括生产劳动,而且包括非生产劳动。可以说,一切劳动者在劳 作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都是劳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劳动局限于传统意义上 的工人劳动、农民劳动这样的范围。实际上,从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角度考察,劳动包括操 作性劳动、经营管理性劳动、专业技术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等。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可 以仅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以及为物质生产部门直接服务的运输业、商品仓储、包装、保 管等服务业的劳动视为生产劳动。因为当时其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微不足道。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教育、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并成为经济运 行的关键和枢纽;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