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深化劳动价值论是一次思想解放

(2003-10-09 00:00:00) 来自:<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04)杨承训/成谕


【内容提要】深化劳动价值论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内核,从四个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 决现实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解放过程。沿着恩格斯的思路研究现实问题,实事求是地揭 示效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划清同主观效用论的界限,突出劳动质量,有助于回答当前争 论的三个问题。通过这一研究,应当掌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科学的方法论。<br>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P165) “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 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 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P166)从最近关于深 化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我们深深感到解放思想的必要,教条式的束缚不得克服,就不可能 有真正的突破,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可能确立。因此,应当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深化劳动价值论当作一次思想解放。<br>             敢于和善于依据新的实际大胆探索<br>     列宁说:“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事实,而不是教条。”[2]这应当是深化劳动价值论的基本 准则。以往本本中的论述固然重要,但不能视为千古不变的教条,更重要的则是客观存在的 现实。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 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 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1](P170)现在需要着力研究的是一百多年来的新变化,以这 个实际为基础作出新的理论概括。<br>     第一,生产力发展出现新的飞跃,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已成 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已经拉开序幕。这同一百多年前 社会生产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蒸汽机时代)主要靠体力劳动的工业经济初期已经迥然不同,产 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还在升级。<br>     第二,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现在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尽管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公 有制经济为主体,其成分也受社会主义经济整体的制约,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生产关 系上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社会阶层正在变化之中,各种劳动者的地位 、作用较之从前也不可同日而语。<br>     第三,社会经济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既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又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许多质的差异,包括价值规律在 内的一系列市场经济规律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泛地发挥作用,产权关系、分配关系、国民 经济核算与企业的核算、资源配置乃至消费行为等,都同价值发生密切的关系。<br>     第四,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出现了新的特征,特别是受高科技产业影响的买方 市场占主导地位,主要由产品成本定价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既然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那就必须从价格现象入手去揭示价值(本质)。正如毛泽东所说:“研究 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 事物的本质的矛盾。”[3]而不能从定义出发,教条式地说明规律。<br>     基于上述变化,我们决不能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个别结论上。如果以本本上的框框来套现 实,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论分析,更不可能去指导复杂万变的实践。再好的理论,如果 不与实际结合,那也会变成空洞无用的东西。这使我们想起邓小平的名言:“一个党,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 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因此,我们在深入研讨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中,应当用马克 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根据新的实际突破原 有的个别结论,实现理论创新。<br>     那么,这会不会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呢?这里也有一个怎样理解“坚持”或“违反 ”的问题,最基本还是要看是否坚持它的科学内核,而不在于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马克思 主 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核是劳动创造价值,价值是人类劳动成果的结晶,其具体内容和形式 都是可以根据实际发生变化的。就是价值本身的定义和计量单位,也不能凝固不变。列宁明 确说过:“交换价值(或简称价值)首先是一定量的一种使用价值同一定量的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5]抓住这些核心的东西,不拘泥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论述,更不要 过分地抠字眼,而应大胆地探索,包括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合理的成分,还要增强它的实用性 、可操作性,使它确实有用。<br>     目前理论界在深化劳动价值论研讨中歧见较大。就理论本身而言,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 一是劳动范围的划分;二是劳动时间的决定;三是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为从根本上探索 这些问题,首要的是端正方法论,同时要摆脱仅就数量研究劳动与价值关系的传统思维定势 ,而应着力用“先进生产力”的观点研究劳动的质量和衡量它的客观尺度,进而在更深层次 上揭示价值构成的原理。<br>             从分析价格现象入手揭示“效用”对价值形成的作用
    列宁说:“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规律,即价格现象的概括表现。”[6]研 究价值这个本质问题,必须从分析价格现象入手,离开了现象去研究本质,只能陷入空洞的 抽象。近二十年来,世界价格现象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商品的成本愈来愈降为价格形成的次 要因素,而需求选择则日渐成为它的主要设定,以同样成本生产的商品由于效用差异而在价 格上拉开了越来越大的档次。这表明商品的效用评价更为突出,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它的价 格主要不取决于它的成本(包括劳动费用),而是决定于它的效用大小。在买方市场中,商品 的效用起着主导作用,经常迫使供给方接受价格设定,使之不得不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用 。在国际大市场中有百万种商品,以成本作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