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深圳作为邓小平亲手创立并凝结着党中央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巨大心血的经济特区,二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努力当好“三个代表”的有力证明,也为其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当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br>
当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关键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r>
当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就必须把实现、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切实关心群众疾苦,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必须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必须坚决惩治腐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br>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深刻阐明了我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阐明了我党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战斗力、创造力,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我们正确制定方针、政策的科学论断。<br>
回顾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正是做到了这“三个代表”,才从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取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正是做到了这“三个代表”,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中走出来,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深圳作为由邓小平亲手创立并凝结着党中央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巨大心血的经济特区,二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努力当好“三个代表”的有力证明,也为其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当好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br>
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从历史的长河看,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关键是生产力的水平。一个政党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她是否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生产力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从深圳的实践看,要当好新时期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概括起来,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br>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牢记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的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80年至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2%,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9%。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436.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300美元。<br>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从80年代初开始就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率先实行工资和物价改革,实行工程招投标,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转让,率先进行计划、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等。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以后,我们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从单项突破转为整体推进,在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使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些改革和探索,极大地解放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r>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科学技术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们根据深圳自然资源匮乏、发展传统大工业优势不足等实际,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作为发展重点,努力营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环境,坚持自主培养、自主开发与引进并重,解决发展高科技的人才和技术来源,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研究开发体系,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1991 年至199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递增56.43%,1999 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1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46.8%。<br>
坚持对外开放,以放眼世界的胸襟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超凡的胆识和魄力,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到1999年末,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外商投资企业1万多家,其中大型跨国公司1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6家到深圳投资发展;深圳也有37 家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发展。1980年至1999年深圳进出口总额达3000多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额年均递增44%,连续七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br>
以上事实说明,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一个根本因素,就是因为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