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不竭动力

(2003-10-07 00:00:00) 来自:《扬州大学学报》葛锁网(200103)


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不竭动力<br>
【内容提要】大力加强理论建设,特别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最宝贵的经验总结。建党80年以来,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理论创新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理论创新必须高举旗帜不动摇,潜心研究新情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践标准,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扬锲而不舍精神。<br>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辉煌的80年历程。当回眸这历经风雨和坎坷、饱尝喜悦与艰辛的80年时,中国共产党以她辉煌的历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这样一个铁的逻辑:理论创新是一个严肃的负有重要历史责任的政党成长壮大的根本。<br>     一、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最宝贵的经验总结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的无产阶级政党<br>     中国共产党在长达80年的自身建设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把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理论建设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起着统领和灵魂的作用。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任何对理论建设的轻视,都可能影响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理论建设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都曾作过明确的论述。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就不可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br>     在党的理论建设中,理论创新处于尤为重要的位置。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伟大斗争的行动指南,而不是亘古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直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社会实践是鲜活的、不断发展的,必然会出现过去的理论不曾遇到过也不可能作出回答的新情况新问题。而社会实践本身又非常需要得到理论的正确指导,这就必然要求理论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已经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而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才保持了旺盛的理论生命力,才不断发挥着对社会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其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类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当前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惟有如此,才能永葆其先进性,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完成党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总之,理论建设要真正得到加强,就必须大力提倡和坚持理论创新。否则,理论建设要么是死守僵化的教条,要么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和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是最讲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br>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理论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所走过的80年历程,就是理论建设的80年,就是理论创新的80年。正是因为理论的不断创新,党才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取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胜利。<br>     在党成立后的前50年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进行着艰辛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毛泽东思想的新阶段。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关于党的“三大法宝”的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等等,都闪耀着理论创新的光芒。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并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br>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关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论述等等,都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开始走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br>     进入90年代以来,党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更需要我党大力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多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使党的理论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江泽民关于确立邓小平理论是我党指导思想的重大决策、关于“三讲”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关于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关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关于创新的理论、关于积极推进世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