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200103)
【内容提要】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建设的认识和把握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回答了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继承和重大发展。<br>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总结我们党80年来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所作的重要论述。从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大局出发,高层建瓴地回答了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论述一脉相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继承和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br>
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br>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主要有:重视实践、重视生产力、重视群众创造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解放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与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构成了邓小平观察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而且体现了其理论的方法论特色和实践品格。<br>
第一,尊重实践的权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认真解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贯穿这一理论内容的精髓,也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一个基本思想。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一个能否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得好的问题,强调必须面对国家与现实,研究本国特点,反对“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1]的教条主义。六十年代初,针对刚刚出现的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他旗帜鲜明地支持要“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2]的观点。七十年代中期,他又尖锐地揭露了林彪、“四人帮”要篡改毛泽东思想的罪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反复强调要解放思想,提倡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地审视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破除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从中国实际出发去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br>
应该说,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确实是邓小平的一个基本思想。强调要尊重实践,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实事求是看作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把解放思想作为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前提,把二者看作思想路线的两个互相联系和渗透的基本观点,这就为我们把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识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br>
第二,重视生产力,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强调要通过改革开放去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既是邓小平建构崭新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独具特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1956年党的八大后不久,邓小平就明确指出:“今后的重要任务是搞建设。”[3]早在六十年代,他就明确提出应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来确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的观点,即所谓“猫论”的那段话。[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果断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逐步制定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特别是在1992年初的视察南方谈话中,他更明确的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要坚持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br>
邓小平正是凭借重视生产力,坚持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统一的基本观点,才澄清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上的种种不科学的乃至错误的认识,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为新的社会主义观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br>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从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大局出发,高层建瓴地回答了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r>
第一,“三个代表”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论述一脉相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主要有:重视实践、重视生产力、重视群众创造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解放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与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构成了邓小平观察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而且体现了其理论的方法论特色和实践品格。<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全面、深刻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对过去已有概括的重要补充。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多。比如,党章中规定党的性质、任务、宗旨是从最根本的、终极的意义上规定的。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任务不同,对党章规定的党的性质、宗旨、任务都要作出适当的补充,都要反映那个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准确地说,“三个代表”就是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所作的补充。这种新补充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br>
建国后,党的主要任务已经由领导革命战争转到和平建设上来。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发展生产力、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为重要的中心工作。而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