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创新(200106)
【内容提要】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价值定位、内容、方针和原则、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种重大的理论创新突出表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进行了两次创新性定位;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性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道德建设”四个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创新性地总结为“七个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八个方面的创新性探索。<br>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十分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它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战略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深化改革的国内形势和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在理论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大量探索,尤其是对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种重大的理论创新突出表现在对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内容、方针和原则、规律和方法等四个方面思想的创造性发展。<br>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创新性定位<br>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其地位和作用的有机统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战线,它在党的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r>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用“生命线”的表述来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价值定位,来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34年2月,周恩来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就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地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1955年,他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按语中又鲜明地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的论断。<br>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制定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仍然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指出:“在工作重心推移到经济建设上以后,全党要注意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4]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好,不能放松。”[5]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定位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其二,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6]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必须从根本上、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上进行探讨,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才能获得一个科学的、稳定的认识。[7]在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论指导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进行了创新性的科学定位。<br>
1、“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8]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第一次创新性定位。这次创新性定位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总结,又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地位和作用的高度理论概括。[9]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仅仅从“生命线”(即服务和保证作用)的角度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坚持“两手抓”的高度来审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一贯认识。早在1991年1月,江泽民在吉林考察时就指出:“我们在注重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不可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一句话,我们愈是改革开放,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能促进改革开放。[10]同年3月30日,他又指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绝不能‘一手硬、一手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一起抓。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抓好,不能放松。[10]1996年12月14日,他又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抓思想,从思想教育入手。”[11]1999年12月31日,他再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作为党的第三个领导集体共同意志的体现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为“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基础性工作”和“基本保证”,实质上代表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定位问题进行了第一次大胆的尝试性、创新性探索。<br>
2、“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12]这是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阐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它深刻地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代表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第二次创新性定位。<br>
第二次创新性定位是在对“三个新高度”的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是反对“法轮功”组织斗争的高度。1999年7月以来,我们党开展了一场深入反对“法轮功”组织的斗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