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

(2003-10-07 00:00:00) 来自:解放军报/石仲泉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2002031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党的基本理论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在理论上不断创新,以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r>       一
    自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组建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上努力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同时,在理论上几乎年年都有创新,对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1991年庆祝建党70周年的讲话,第一次论述了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使党的十三大开始建构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明确了最基本的要素。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之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以南方谈话为基础,通过对过去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进一步总结,以及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分析,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论述和阐发。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建构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出版,江泽民同志提出指导思想犹如一面旗帜,郑重地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党的旗帜上,从而逐渐明确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纲领和总要求,号召全党将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来进行。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讨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大关系,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丰富和发展了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于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2月邓小平同志逝世,江泽民同志在追悼大会的悼词中进一步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随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精辟论述,从而基本完成了对邓小平理论的建构。1998年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从10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20年来的伟大成就,还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1999年,分期分批地在全国县处级以上单位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谈话。这些方方面面的“新话”,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br>       二<br>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0多年来有两次最重要的伟大的理论创新。<br>     第一次是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之后,通过党的十四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进行阐述,使之具有初步的理论轮廓。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即“五十条”,把十四大报告的相关论述进一步具体化,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政策规范,从而发展了十四大报告的思想。经过这两次阐发,初步建构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的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当然,能够创立这个理论,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不是他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非凡的胆略提出这个问题,这个理论是不可能创立的。但是,南方谈话主要是提出问题,不承担建构理论的任务。后者主要是由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报告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来完成的。可以说,这个伟大的理论创新,是始于邓小平同志,成于江泽民同志(都是作为代表),凝聚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的智慧和心血。<br>     第二次伟大的理论创新,就是从江泽民同志2000年春天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2001年“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阐发。<br>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阐发,是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br>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是从阶级与政党、阶级性与人民性的关系这个视角来论述党的先进性的。从1922年党的二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基本都是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历届的文字表述尽管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一脉相承。这就是说,讲了75年党的先进性,基本上是属于“一个代表”思想。<br>     经历了四分之三个世纪的这样的讲法没有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外部环境和自身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面临经济、科技空前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际领域的复杂竞争和斗争的严峻挑战,党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使命,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也需要有新的补充。跨世纪的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即把党的建设置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相联系,同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联系;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要求党的建设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既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党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其自身建设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把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党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党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对于传统的“一个代表”而言,就更具时代精神,更能说明党的先进性的完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