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200102)
【内容提要】文章首先指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本身就是一门创新的科学,任何一个阶级、一个政党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抛弃,党的学说更是一门与时代并存的学科,时代对传统的党建理论提出了挑战。“三个代表”赋予了党的学说以生机和活力,并指出,党建理论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研究新的时代课题。文章最后提出必须认真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当前要着重研究党的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党的领导规律、党的活动规律,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向前进。<br>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断揭示了理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在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发展甚至超过了马克思所说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在创新作为社会进步标志的时代,党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其它创新具有导向作用,不仅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更重要的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执政党,只有党的理论创新,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党,也只有建设一个好的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江泽民同志站在新世纪的时代的高度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个代表”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建设实践提出了研究课题和内容。<br>
一、时代对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提出了挑战<br>
从马克思、恩格斯创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到现在,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它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上,从组织阶级、组织政党,从建立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到在各民族国家建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领导无产阶级闹革命到夺取政权,从一国革命获得成功到多国获得革命成功,从探索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无产阶级的政党理论也总是随时代的前进而前进,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是一门创新的科学。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党的建设理论落后了,党的先进性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一些国家的共产党经不起这种挑战而丢掉了社会主义,一些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信心,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党的建设理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一个重要原因。<br>
任何一个阶级、一个政党,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要脱离时代、脱离社会,被历史所抛弃。前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它们的历史上有过辉煌,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过光辉的篇章,在世界上起过重大作用,然而,实践却把它们抛弃了。原因何在呢?最重要的是脱离时代、脱离社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的意愿。这一深刻教训必须吸取,我们党不允许它在中国重演。<br>
当今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实现的,在信息时代也可能只要几年、十几年时间就可以办到。据有关资料登载,1995年为英特网元年,全球达到1.2亿用户仅用了四年时间,预计2004年要达到10亿用户。 相比之下,电话发展到5000万用户用了13年时间,广播发展到5000万用户用了38年时间。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今天,完全用过去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不能说明当今政党的性质、作用和运作方式,应有新的理论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容。<br>
我们党的建设理论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到列宁创建新政党,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运用于中国党的建设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但战斗力很强,农民小资产阶级像汪洋大海一样包围着无产阶级的环境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问题,进而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到邓小平果断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他们的建党理论,适应了当时那个时代条件的需要,创造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辉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br>
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和创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具有划时代的独创性贡献。他果断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把阶级斗争局限在一定范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要抓住这个中心不放;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工作重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提出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等等。从毛泽东围绕阶级斗争为纲来建设党到邓小平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建设党;从毛泽东把阶级、阶级斗争作为党的建设动力到邓小平把整顿、改革作为党的建设动力;从毛泽东通过批判对立面,调动本阶级的积极性到邓小平通过团结合作,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这是党建理论的重大的划时代创新。没有这种创新,党就要脱离社会、脱离时代,被历史所抛弃。邓小平党建理论,开创了党的建设理论的新时代。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br>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是在世纪之交,党面临新世纪、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的时代条件下提出来的一个重大课题。他以高度的战略眼光,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