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从“南方谈话”到“七一讲话”: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2003-10-07 00:00:00) 来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从“南方谈话”到“七一讲话”: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200201)

    采访者:近期了解到,您就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对“南方谈话”和“七一讲话”作了深入的研究。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新意,想请您就此谈谈看法。<br>     石仲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发表10年了。这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无论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看,还是从新中国50年的历史看,这10年是我们国家进步最快、变化最大、成就最为显著、大喜大庆之事最多的10年。就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而言,也是如此。“南方谈话”汇集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之果,又推动了这一理论的新的创新之潮。“南方谈话”是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伟大创新的重要标志——如果说这个理论形态形成的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么,它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真正构成一个鲜明的新社会主义观,则是“南方谈话”。而就研究党的现阶段理论发展史来说,从“南方谈话”到党的十五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的主要理论任务在于建构邓小平理论体系,确立它的指导地位。这以后的任务,就是努力丰富和发展它。从“三个代表”思想提出到“七一讲话”发表所形成的新的理论,又使新社会主义观包括了党的建设新理论,因而使这一理论更趋完善。<br>     新社会主义观的创建和发展,凝聚了以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的智慧和心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是这个新社会主义观的创始者。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的理论贡献,可以说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标志的新社会主义观的又一个发展阶段。<br>             “南方谈话”是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伟大创新的重要标志
    采访者:您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伟大创新的重要标志,请您作些分析。<br>     石仲泉:可以。<br>     老祖宗一直教导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人们往往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作等同的理解,因而也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br>     这是一种怎样的发展呢?只是原本理论的扩展、充实、深化,还是包括着理论形态的巨大变化?也就是说,是一个理论形态发展至今,还是在原本理论形态的基础上又会产生出新的理论形态?这涉及对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怎么认识的问题。<br>     按照老祖宗们的辩证法讲,任何事物都包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方面。既然如此,对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也应这样分解。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只具有普遍性而不存在特殊性。如果这样,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属于这个系列的任何被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具有的共性内容是: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论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承认资本主义必然要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历史规律;无产阶级担当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成功后要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通过不断改革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空前增长,使传统观念得到根本改造,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未来的社会大体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由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等等。在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属于他们“个性”特质形态的东西是:主要依靠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武装起义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统一管理全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消灭了商品和货币,各尽所能、通过劳动券按劳分配,等等。当然,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没有也不可能作这样的具体区分。属于共性的那些内容,与实际上属于马恩特质的那些东西是融为一体的。上述区分,是根据后来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所作的理论反思。科学研究的作用,就是要拿起辩证法这把解剖刀,对它进行理论的解析。<br>     列宁基于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理论分析,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出发,改变属于马恩特质理论形态中的社会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取得胜利的理论观点。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胜利,又为提出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建成的理论提供了现实可能。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为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他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建设理论,并提出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后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上,将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变成了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强化了计划经济;在生产资料领域实行产品调拨,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承认商品和货币的作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在发展战略上,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等等。在政治上,进一步强化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等等。显然,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既是对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重要发展,也有一些重要变化。但它对社会主义的主要认识没有突破马恩的特质理论形态。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对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消极影响。<br>     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作了巨大贡献。他领导中国革命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条特殊途径。他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主张通过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强调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他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对外关系、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好的和比较好的思想与政策。这些作为毛泽东思想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