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提出的经过及发表的背景 200009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理论界、学术界、实业界,以及党、政、军各部门都学习讨论过、座谈过。这里我想着重谈两个问题。<br>
第一个问题,关于“三个代表”提出的经过。<br>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形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我们党内,消极腐败现象却始终难以抑制,因此,中央决定,在全党县、处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用5天半时间也开展了“三讲”,开了7个座谈会,相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对江泽民同志主持工作以来的10年进行了科学总结,提出了10大基本经验。这10大基本经验最后一条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政治局常委以世界的眼光,从战略上思考、规划未来,提出了今后要加紧研究怎样继续把我们党建设好的问题。<br>
规划未来,思考未来,关键是要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政治局常委关于“三讲”教育的通报,把党的建设作为今后要抓紧研究解决的战略问题来看待,这就不难看出,从这个时候起,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在思索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党的问题。可以说,这里面已有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紧接着,今年2月, 江总书记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关于“三讲”教育的讲话里,就提出了“四个始终”,文字里出现了“一个代表”。3月份,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朱róng@①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江总书记作了重要发言,正式提出“三个代表”。《人民日报》3月5日至10日,分别就“三个代表”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但只有理论界少数人在讨论,当然个别省已引起重视。江总书记5月13日至15日到江苏、浙江、上海视察时, 又在两省一市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并提出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br>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总书记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战略思考提出来的。5月22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的社论,这才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各省、市(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都纷纷举行学习会、讨论会,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精神。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都发了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这就是“三个代表”形成、提出、以及发表的经过。<br>
第二个问题,关于“三个代表”发表的背景。<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表,为什么会在全党、全国、全军引起如此重大的震动和响应?这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深刻的历史背景、客观的现实背景和紧迫的理论背景。只有弄清了这四个背景,才能深入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br>
背景之一:复杂的国际背景。<br>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洞察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之后提出来的。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但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复杂的斗争过程。在下个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上仍然是一霸之强。为什么?据国家高层专家研究、测算,下个世纪美国10年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13037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6.8%;欧盟201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114904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7.3%,虽然欧盟的经济总量比美国多一点,但它是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而美国只是一个国家,十多个国家各有各的利益,在许多事情上不好协调、统一,很难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合力;日本到201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47417 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1.1%,也难以与美国抗衡。中国技现在经济发展势头看,预计201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21642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1%,也难与美国经济实力抗衡。俄罗斯虽然经济有所复苏、增长,但到2010年经济总量仍只能达到6373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 %,更难与美国的经济实力抗衡。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实力将是绝对的老大。因此,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在这种世界格局下,作为领导12亿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br>
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实质上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我们只能顺应这一形势,不能把自己独立于经济全球化之外。中央高层有过分析,现在世界上25个最富的国家和40个最穷的国家,10年前,人均占有财产比率为20:1,10 年后将是40:1,在这样一种严峻的态势面前, 我们国家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说到底,还得靠我们的党,靠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拿出具有科学性的战略对策来,从容应对,勇往直前。<br>
现在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的美国的新经济现象,从互联网经济现象里,不难看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大。1995年,互联网开始商业运用,到1999年,仅4年时间就扩展到了240个国家,1.2亿用户, 经济总量、生产总值一下子达到了3000亿美元。据有关专家分析,广播由商业开发到拥有5000万个听众,共花了38年时间;电视机从商业开发到拥有5000万个用户,共花了13年时间;互联网仅4年时间就发展到了1.2亿个用户,而且正以161%的速度飞速发展。到2005年, 它所联系沟通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0000亿美元。由于高科技支撑着美国的经济, 其在经济学上的四大指标,都呈现出良性状态,改写了过去经济学的一些常识。可见,网络经济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br>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看来,科学技术是最有决定意义的第一生产力,它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