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三个代表”与机制创新

(2003-10-07 00:00:00) 来自:解放军报/高建国


“三个代表”与机制创新(20011113)

【内容提要】机制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也是使军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源坚持先进文化对机制创新的统领作用,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针,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文明兼容为母体机制创新是化解热点、实现跨越的有效途径,是解决部队中影响风气、影响党的先进性问题的治本之策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论及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时,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有效地推进机制创新,已经成为践行“三个代表”要求的崭新课题。<br>       机制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动力源<br>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后被其他学科类比借用。机制创新是指从新思想的产生,到形成新机制的政策、制度和法规诞生并运行的能动过程。<br>     纵观历史长河,机制创新以其无与伦比的伟力,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8世纪末,英国率先爆发了工业革命,使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然而,早在此前的14世纪,产生英国工业革命的所有条件,即当时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力资源、雄厚的资金,在明代是中国都已经存在了。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这一发人深省的拷问,世称“李约瑟难题”。<br>     历史仿佛走了一个轮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对技术水平较低、人力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的中国,却成功地进行了生产力革命,给破解“李约瑟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今天,从制度和机制因素分析这一视角来透视“李约瑟难题”,便不难看出,工业革命之所以兴于英国而与中国无缘,根本原因是在工业革命前夕,英国制定了保护和激励技术发明的专利法,确立了继承权完全无限制的土地所有制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制度创新,为推动经济增长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当时的中国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保护创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产权制度,因而无法发挥利益驱动的力量,形成推动生产力解放的强劲机制。<br>     这使我们想起了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一份年轻而珍贵的文物——那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21名村民,不惜“坐牢杀头”,于1978年写下的分田到户的生死盟约。按着21个鲜红手印的“小岗契约”,无疑是中国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的标志。作为一种适应特定时期生产力要求的制度雏形,“小岗契约”引发并见证了农村资源配置形式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在资源配置上机制创新的力量。<br>     中国共产党与历史上其他阶级政党和统治集团迥然不同,它在拿起机制创新这个武器的同时,从一开始就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人民的利益是机制创新的强劲需求和深厚动力。80年风雨历程,党始终把着眼人民利益推进机制创新,作为安身立命之基和发展进取之本。早在党初创和红军时期,党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和“打土豪、分田地”等鲜明的政治口号,把革命的发展同人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促使星星之火迅速形成镣原之势。解放战争中,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形成了解放和凝聚亿万农民群众的强大动力机制,对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20年来,党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进入了最为活跃、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使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续写了机制创新的光辉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奋斗史,就是不断为人民谋利益而推进机制创新的历史。以正确的政策制度及其形成的机制造福人民,这种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伟大反哺,正是党生生不已的力量之源。<br>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如火如荼。勿庸讳言,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许多方面尚处于“负赶超”状态。只有充分发挥机制创新的杠杆作用,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和较高的发展速度,变尾追式发展为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后来居上,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实践“三个代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时而变不断推进机制创新,是一条基本要求。要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寻求完善和创新现行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途径,使党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的生机和活力。<br>     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作为以特有职能践行“三个代表”要求的社会群体,历来重视发挥机制创新在部队战斗力提高中的跃升和突变作用。“支部建在连上”以崭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开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先河;1964年大比武,为在和平时期通过竞争比武机制促进战斗力提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机制的形成,使我军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变革中,铸造了人才建设的新模式。今天,我军正面临着实现信息化和机械化双重跨越的挑战,面临着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完成祖国统一历史任务的挑战。伟大的变革呼唤着伟大的创新。新的使命、新的任务,要求我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注重发挥机制创新的作用。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我军要与时俱进,就一刻也不应该放弃机制创新这个法宝,就要切实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最稳定、最根本的动力源。<br>       先进文化是机制创新的基础和灵魂<br>     伟大的创新必然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先进文化理所当然地担负着为创新提供思想先导、方法路径、内在动力和环境氛围的重要功能。先进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不仅是建立各种社会制度的价值源泉,而且也是新社会建立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价值尺度,从而成为机制创新的基础和灵魂。<br>     以科学理论为指针。创新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知和能动改造,唯物辩证的思维须臾不可离开。日本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根据恩格斯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创立了著名的基本粒子“坂田模型”,从而印证了恩格斯的著名论断:“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