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范畴走入党的建设(20010604)
“创新”思想发展的脉络<br>
1978年9月,邓小平在鞍山讲到如何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时提出:“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这里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创新”。同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著名讲话中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从而进一步把创新扩展到了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上。<br>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提出了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等思想,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创新的内涵、地位、意义和作用,全面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从而把创新扩展到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中,使创新成为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前提条件。<br>
近年来,我们党又进一步强调党的建设的创新,提出:要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由此提出了“党的实践创新”与“党的理论创新”相结合。<br>
一、创新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
创新,作为一个具有指导性、方针性的要求和范畴,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个逐步扩展的过程。<br>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究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包含有创新的要求。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共四次使用了“创新”。<br>
第一次,是1978年9月18日在鞍山讲到如何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时,邓小平要求:“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第二、第三次,是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的著名讲话中。在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时,邓小平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都来做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这里的创新,已经进一步扩展到了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上。<br>
第四次,是在1979年10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指出:“在正确的创作思想的指导下,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这里的创新,指的是文艺创作。<br>
以《邓小平文选》中,虽然创新这个范畴的内涵还没有充分展开,但邓小平的全部思想中,都贯穿着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切发展和进步,都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结果。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大政策,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经济特区的建立;无论是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确认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还是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推进祖国统一的大业,都是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造,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如果没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br>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仅首先在科技领域扩展了“创新”这个范畴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突出地把创新问题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上。<br>
从1989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地提出了科技创新的问题。到1993年,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技术创新体制的关系问题。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确定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于创新问题的认识,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br>
此后,江泽民同志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创新的内涵、地位、作用和意义。创新的范围从技术的层面进一步扩展为“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国家创新体系”等等。<br>
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甘肃、宁夏工作时,他明确指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随后,对体制、科技、理论三大创新的内容,江泽民同志作了明确的界定:“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br>
随着创新内涵、外延的扩展,创新问题与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更加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江泽民同志在原先强调“灵魂”和“动力”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br>
创新,也成为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前提条件。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同志都要把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当作自己的职责,“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共同研究和回答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真正做到‘三个代表’。”<br>
2001年3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还与理论创新相对应,提出了“实践创新”的概念。他强调:“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和建设任务艰巨繁重,客观实际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脚踏实地,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和革命创造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br>
二、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br>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把创新的范畴引入了党的建设的领域,而且在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始终坚持创新的精神,既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又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既继承党的建设的基本规范和优良传统,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