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2003-09-18 00:00:00) 来自: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以一种彻底开放的姿态,时刻跟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主观与客观的高度一致,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有别于其他任何一种学说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的原则要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br>     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他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关键就在于他们具有十分宽广的眼界,能够立足于每个历史阶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之上,善于吸收当时全人类最新的文化科技知识和社会革命斗争的新鲜经验,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br>     理论创新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宽广眼界。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把“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为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提出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从而不仅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而且“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所谓“宽广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一是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首先就是要加强对时代问题的研究,历史地看待时代的发展,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这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及其每一次重大的创新发展,都同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历史经验的同时,敏锐地发现和准确地把握了当时时代主题的重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代世界发展最新动向和历史趋势,并将其作为制定一系列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重要根据。正是以这种“宽广眼界”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及理论勇气,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沉着冷静,始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已经证明,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及时代主题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正是他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前提。<br>     新的实践不断发展,呼唤着理论的不断创新。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责任就是适应当前实践的新变化,担当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使命,在实践中坚持并继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的今天,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要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必须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努力把握世界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矛盾。<br>     二<br>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同他本人自觉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分不开的。<br>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提出“三个代表”论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前提。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期思考的。”从他一系列讲话精神看,他的思考集中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上。在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上,他强调,“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确保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住自己的先进性和蓬勃生机。”在这里,江泽民同志对于党的先进性问题的考察,并没有简单地归结于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属性本身,而是进一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的思想武器,以世界历史进程为背景,去考察时代的发展变化,以世界进步潮流为坐标,给党的先进性以具体的历史定位以及确定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在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上,江泽民同志不仅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对我们党的80年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新形势下我们党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而且对世界上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党、老党的兴衰成败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把对执政党建设的研究建立在十分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纵横交叉的深厚土壤中。在如何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问题上,他强调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知识,开辟新境界;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必须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共同研究和回答事关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敏锐的时代意识和宽广的理论视野,没有深刻的洞察力、科学的预见性和丰富的创造力,没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以及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的宽阔胸怀和卓越能力,根本上是难以实现的。<br>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宽广眼界和理论真谛。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就是代表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代表着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代表和适应历史创造主体的客观需要。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无不表现出一种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感,表现出一种宏大而深邃的政治视野。毛泽东早就说过,“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86页)同样道理,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真谛,开阔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眼界。<br>     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眼界、胸襟及其历史责任心的理论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统一于党的奋斗目标,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归根结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足点是:更好地坚持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坚持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履行党对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这也就是《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宣告的共产党人的那种马克思主义的眼界、胸襟和历史责任心——“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他们“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5页)因此,全面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创党的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具有宽阔的眼界、胸襟和高度的历史责任心,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这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br>     三<br>     “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运用。<br>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最核心的就是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及其实践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为指导,以此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作出创新、丰富和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我们始终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这正是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肩负的最重要的理论使命。<br>     这种新的实践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概括地说,一是世界正处在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之中,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各种联系和相互影响将更加密切;二是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们的国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作出贡献,又要高瞻远瞩地筹划未来;三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而现在这一代中青年领导干部,还需要在刻苦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使他们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法制、军事等等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努力培育他们的世界眼光,使他们不断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于这种新的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我们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我们,对此,如果我们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难以有新的开拓。他要求全党就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并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br>     对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重大历史课题,也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这一思想方法论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回答。尤其是“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有的本身就是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有的则与世界性的背景紧密相连。如果没有历史的深远眼光,没有世界的全局眼光,就谈不上对这些问题的透彻了解和科学分析。同时,世界大变动,中国大发展,世界历史进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仍然沿用旧的条条、框框、僵化的观念或理论模式去裁剪这种极其丰富多样的,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又怎么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所以,必须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观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熟悉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地务实创新,开拓前进。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