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八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1](P166)在8月份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江泽民同志又强调: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根本特点。每当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深入理解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就要对理论创新本身尤其是对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原则进行不断地认识和研究。<br>
一
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其实质就是要突破旧观念、旧思想、旧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发现事物的新属性、新规律、新问题,从而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创新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br>
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无不是创新的结果。石器的发明、火的利用、弓箭的制造、文字的产生,一步步推动着人类告别野蛮和蒙昧,走向文明,完善自身。马克思称赞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历史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以前社会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它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在文艺复兴后,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创新。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是因为社会主义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人类实现进一步创新的要求的结果。所以说,创新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类不断前进、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br>
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之源。马克思主义是由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开放的体系,它从不拘泥于本本和框框,而是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其活的灵魂。列宁在论述“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时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P305)因此,马克思主义总是以批判的精神观察世界,根据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不断创新,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境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总是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创新又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创新。<br>
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在全面的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是决定性的,制度创新是保障,理论创新则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先导。理论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是对客观世界本质的规律性认识,具有揭示事物、预见未来的功能。人们通过理论从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使自己摆脱盲目状态,使自己的活动具有规律性。因此,理论往往成为各种实践活动的先导。理论创新,也是观念创新,而观念的变化又是引起社会变化的强大力量。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也表明,没有观念的创新,理论的先导,就不会有革命运动的兴起,新制度的产生和新事业的推进。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理论的广泛传播,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面貌。我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首先实现了理论的突破创新,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1](P46)所以说,“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1](P50)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1](P48)这就明确阐明了理论创新的内涵。第一,理论创新的主体不是某个人、某个行业和某学科界,而是人民群众,它既包括广大理论工作者,又包括广大实际工作者。中国共产党就是集中总结人民群众的创新智慧,领导人民去进行包括理论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第二,理论创新的内容,是党的基本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现阶段,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1](P167)这是我们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的理论创新任务。第三,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四,理论创新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首先是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它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向前进。其次是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辩证统一,理论源于实践,又必须作用于实践,成功地转化出现实的效应(包括自然效应和社会效应;物质效应和精神效应)。那些没有被运用于实际从而转化出现实效应的发现和发明,是不能称为创新的。第五,理论创新在其表现形态上,既表现为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和阐述,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表现为某一观点理论认识上的新突破,如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其最高表现形态就是从整个理论体系上全面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出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的三大理论成果。这种理论创新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丰碑。第六,创新的理论,必须基于实践而又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那些严重脱离实践甚至凭主观臆想出的理论,不仅不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反而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莫大的损害,这种所谓的理论无论其内容多么“新”,其体系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