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学者论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

(2003-09-18 00:00:00) 来自:张琳


    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欧洲民族土壤里滋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之所以为近代以后的 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而中国化,这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它奠定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需要一种崭新的理论武 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 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 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通过俄国马克思主义这一中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快得到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 然选择。<br>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于19世纪,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种理论反映,它凝 聚了其创始者对19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刻批判认识和对人类历史的整体把握。然而作 为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体——20世纪的中国,却有着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迥然不同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并使之中国化,是中国近代 历史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必然选择。<br>     一、中国化的逻辑前提——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理论本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 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 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把马克 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br>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 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 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 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它在发展中的具体形态,只能是具体化了的具体理论。对 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来说,这种理论形态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既不同于欧美各国,也不同于俄国。因此,独立地探讨马克思主 义的一般原理如何在中国具体运用,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迫切任务。历史已经证明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伟大胜利。<br>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恩格斯早就指出 :“毫无疑问,美国工人阶级的最终纲领,应该而且一定会基本上同整个战斗的欧洲工 人阶级现在所采用的纲领一样,同德美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纲领一样。在这方面,这个党 必须在运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 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党。”[2]这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 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 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br>     显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践相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取得民族形式”,“使之在其每 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取得“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 国气派”。[3]这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 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br>     二、中国化的现实契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需要<br>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 程度。”[4]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一开始面临的并不是单纯的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问题,而是中国“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任务,中国当前实际问题的解决。<br>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 亡,反抗民族压迫,进行了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对救国救民 真理的探索。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80年间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义 和团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由于农 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传统意识、宗法意识根深蒂固,加之没有民众的根基,其结果 均以失败而告终。<br>     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相适应,曾经出现过各种反映这些斗争并为之服务 的思想理论。其中既有地主阶级开明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改良主义思想,也有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提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还有农民阶级提出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 思想。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思想文化的落后,也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十分软弱,因 而中国自身不可能产生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可以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近80年当中,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 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制 ”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 。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无力,抵挡不住帝国主义与中国封 建势力的勾结而败下阵来。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 时,又渴望、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br>     正是在中国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俄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